专访刘世奇 – 他用AI设计丑拖鞋,一年卖了3000万。

这个97年的男孩,他叫刘世奇。
也是我的一个好基友。
当我第一次知道他,是在各种新闻推送上。
几个月前,他出圈了。因为他在用AI做电商,因为“丑拖鞋”,因为一双鞋能在美国卖到145元美元的天价,因为6个人的公司,一年却能卖到3000万的营业额。
每一个关键词,都能挑拨到大家的兴奋点上。
我不知道你们看到这些新闻的感受,我当时读完以后,我觉得,这估计又是一场秀,你知道的,这年头,炒作实在太多了。
直到,我在一场阿里的活动上,见到了他。
他在台上演讲,我在下面听。
听了那么多的细节后,我才知道,那些,都是真实的事。
在AI的加持之下,他真正做到了,一人可抵千军万马。
后来,我就去加了他,约了一次线上的深度交流,线上聊完以后,正好我两都有事去杭州,我从北京过去,他从泉州过去。于是又约了一顿饭。
这顿饭最后变成了一个很大的局,因为我的偶像小声比比和斯斯也来了。
于是,我也想把我跟刘世奇聊的东西,都写下来,写出他的故事,写一写他用AI在外贸和电商里的经验,把这个值得讲出来的故事和人,写给大家看。
那就开始吧。
刘世奇,97年,内蒙古人,未婚,没有对象。
现在在福建泉州,为啥去泉州呢,因为泉州的晋江,是拖鞋之都。
他跟拖鞋的故事,听起来也是有点奇特的。
把时间拉回到几年前。那时候的他,还远没有现在这般意气风发。

“我大学学的是土木工程,其实纯粹因为当年填志愿想选个赚钱的专业。”刘世奇苦笑了一下,仿佛在嘲笑当初的自己。

“结果毕业找工作四处碰壁,好不容易老师帮忙推荐去北京一个设计院,我才干了几个月,就彻底坐不住了。”

他说自己每天朝九晚六被困在格子间里,对着电脑机械地画图纸,屁股都坐麻了。

“按部就班重复同样的事,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他清楚地记得,当时有天加班到深夜,他抬头看着空荡荡的办公室,忽然就冒出一个念头,辞职,南下创业。

“为什么会选择做外贸呢?”我对这个问题非常的好奇。

刘世奇哈哈一笑:“一开始也没什么高大上的理想,说白了就是想挣钱,又不甘心一辈子坐办公室。”他辞职后在抖音上疯狂搜创业点子,无意中刷到一条福州跨境电商博览会的广告。

“当时是2021年,第一届跨境电商展。我心想去看看呗,背着书包就飞去了福州。”

这可以说,是他人生中第一次独自去那么远的城市。博览会的场面把他震撼了,全是人,全是做外贸生意的。

有阿里巴巴国际站、亚马逊等各大平台的展台,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外贸商家。

每个人手里都拿着宣传单页,眼神里透着对商机的渴望。“我当时就觉得,这生意肯定赚钱!不赚钱哪有这么多人挤破头?”刘世奇回忆起当时的兴奋劲儿,自己都忍不住笑了。

他当即决定投身跨境电商。在展会上,他碰到了阿里巴巴国际站的一位客户经理,两人一拍即合。就这样,刘世奇选择入驻阿里国际站,开启了自己的外贸创业路。

阿里国际站,alibaba.com,最牛逼的外贸电商平台,没有之一。
2021年初,24岁的刘世奇带着简单的行李,还有他心爱的猫“阿顺”,从内蒙古一路南下,来到福建泉州,开始了自己的在阿里国际站上做跨境电商创业生涯。
这就是阿顺。
初始资金方面,父母最终还是给了他一点支持。
“他们原本攒了十几万是想给我买名额的,后来拿出其中5万块钱当我的启动资金。”
拿着这5万块,刘世奇揣着满腔热血注册了公司,办好了营业执照,泉州蒂万坦斯贸易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当时公司的员工只有两位,一个是刘世奇自己,另一个就是他的猫“阿顺”。。。
结果,一下子就被现实干懵逼了。
交完阿里国际站的会员费、房租,直接就剩寥寥无几了。
“白天没人交流,就对着猫自言自语,晚上连做梦都在琢磨怎么来订单。公司太小,抬头低头就我俩,我和猫大眼瞪小眼。”
为了尽快上手,他决定用最省事的办法上架产品,直接从阿里巴巴旗下的1688国内批发网找货源,然后挂到阿里国际站上去卖给老外。
“我当时想法特简单,1688上什么产品图片看着好,就搬过来卖什么。”这种拿来主义的选品方式,让他走了不少弯路。
刚开始也上传了不少产品,但很快问题来了,店铺流量稀稀拉拉,询盘寥寥无几,更糟糕的是,还收到了侵权投诉。
“一大堆侵权警告铺天盖地,我整个人都蒙了。”
因为随意从1688搬来的产品,有不少涉及品牌版权或专利,甚至连产品图片都有版权争议。刘世奇刚开始就真的什么也不懂,一上来就踩了一地坑,店铺都差点被罚款关停了。
就这样,兜兜转转,一边踩坑,一边成长。
当然,背靠泉州晋江,他做的,还是一直是拖鞋的生意。
21年下半年的时候,还没有AI,他为了拿下一个单子,跟欧洲的买家,在阿里国际站上,用着蹩脚的英文,硬撑着一夜没睡,从晚上7点一直聊到第二天中午12点,生怕漏掉了客户的任何一句话。
他还问了我现在的作息,我说我每天4点睡11点起,一周7天没有休息。
他说他那时候也一样,别人是996,他是397。
下午3点上班,早上9点下班,每天工作18个小时,一周工作7天。。。
就这样,一人一猫,干了两年,时间,推进到了23年初。
23年初,成了人类社会的一个巨大的变革点,那一段时间,我相信所有亲身经历过的人,都不会忘记。
ChatGPT爆火了,那年的春节,所有的人,都在讨论ChatGPT。
而那一刻,时间线收束,正式来到了刘世奇和AI的命运交织点。
除了ChatGPT之外,他也用Midjourney、用阿里国际站自己的生意助手,用Heygen等等。
2023年的3月31号,他在朋友圈写下了一句话:
“AI就是未来”。
而在他发出感慨的一个月前。
我也正好写下了我的第一篇文章:
命运的齿轮,开始缓缓转动。

最早他接触的AI是ChatGPT 3.5。

“那时候GPT啥也干不了,就会瞎编,但我喜欢问它问题。”

他把自己每天的业务流程拆成细颗粒度的表格:选品、发品、上架、关键词设置、客户沟通、订单处理、侵权风控、售后争议处理……

然后他挨个试AI能不能干。

“能干的,我就把它变成一套固定指令。不能干的,我就标出来以后等模型升级。”

他说AI最早的用法,其实就是把重复的事交给机器,把复杂的判断留给人。

所以我一直为什么说,行业+AI才有可能,行业必定在前,AI必定在后,你得先知道行业的流程,工作流是什么样的,哪些环节,可以完全交给AI,哪些环境是AI辅助,哪些环节目前的AI,是完全不行的。
你得非常非常对行业,有深刻的洞察。
从那一刻开始,刘世奇开始有了,打造AI丑拖鞋的想法。
我们都知道,鞋服行业内卷严重,同质化竞争激烈。过去2年的积累,固然让他赚了一笔,但也让他看到,单靠卖普通款,很难长久保持高速增长。
“必须做点不一样的东西。”这是他反复思考后的结论。
而AI,恰恰给了他破局的钥匙。
电商,最核心的点,跟我写文章还很类似,我是选题,他是选品。
选品,就是到底卖什么。
他跟我说,传统的很多拖鞋领域的选品,就是闭着眼拍脑袋。

工厂老板们坐在会议室里,摊开一张白纸,指着某一年的爆款,说我们也来一个吧,然后就画个草图,做个模具,就这么立项了。

你知道模具有多贵吗?一个码一个模,一款鞋有时候就要开5个模具,每一个模具几万块,十几款产品打下来,如果卖不出去,那就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打水漂。

而刘世奇在做他的第一款“丑拖鞋”的时候,用的方法,是在阿里国际站上,用他们的AI工具,去分析采购平台的评论区数据,找当下流行什么,还有什么痛点没满足。

再结合当年的流行趋势,于是,他做出了他的一个超级爆款。

丑拖鞋。

还根据老外喜欢夸张的个性,做成了各种衍生。

虽然有一说一,我觉得一点都不丑,甚至还挺好看的。

而就这款拖鞋,以145美刀一双的价格,在海外C端市场直接卖爆。

而刘世奇作为国外卖家卖给C端的供应商,批发价也能卖到50美刀,利润率能干到92%。

这,就是选品的力量。

而过往真正的痛点,除了选品之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慢。

一款产品从立项到成品,没有AI的时候,至少三四十天。但是如果我们用做内容的角度来思考,一个热点出来的时候,热度能持续几天?

在你还在讨论拖鞋设计和配色的时候,人家TikTok上的热搜已经变了,新的口号已经出来了。

你用旧节奏,去追新潮流,最后只有一个结果,永远慢半拍。

刘世奇说,做电商最怕的不是选错,是选晚。

“你想好了,但市场已经换台了。”

而他的做法,真的让我眼界大开。

他的选品,是从TikTok刷视频开始。别笑,真是这么来的。

他说他每天刷TikTok,就是在看世界的潮流。比如看到一个穿着特朗普头像拖鞋的美国大叔,让他意识到,这东西可能能卖。

于是他立刻去查新闻,发现是特朗普大选初选那几天,热度飙升,情绪高涨,于是他第一时间下判断,感觉要爆。

他做了一个流程,先是智能体抓最近24小时的热点,再爬爆款产品图,然后把所有素材丢进飞书的多维表格里,让系统自动归类,哪个图跟特朗普有关?哪个元素是新晋热词?哪种设计跟流行趋势有叠加?AI会分析,然后他人工过一遍,确认视觉表达是否能打动人,再用AI一键生成产品图。

生成的产品图不是最终产品,是投石问路。

跟我自己写公众号的选题逻辑一模一样。选题也是选品,本质上都是情绪经济的结构设计。

而他有了想法之后,直接用AI出图,这时候,他甚至连工厂都没联系,就直接把AI图丢到阿里国际站上架了。

你没听错,上架那一刻,样品都还没打,产品还只是AI画的图。但询盘一下子就来了,比如有美国买家愿意付100美元,只为了拿到样品看一眼。这100美元,正好用来打样。

因为是B2B、还是外贸的生意,所以这么玩是可行的。但是如果你是做国内C端的,千万别学,容易被投诉死。

图成了样,样变成单,单又回过头来优化产品细节,再开始批量生产。

这是一种极致轻资产的打法,像互联网人做MVP一样,试错、反馈、迭代,快得离谱。

这一套流程,可能就几个小时时间。

比如刘世奇现在有个单品是有专利的,特别爆,就是毛绒汽车拖鞋。

这个品的灵感,就来自于去年6、7月份,他敏锐的看到关于汽车搜索词的热度再持续飙升。

他就直接用AI,出了一套图。

然后就爆了。

这个嗅觉和速度,真的牛逼。

除了选品之外,在各个流程上,他几乎都有AI的影子,用的几乎都是阿里国际站提供的AI助手,名字叫生意助手。

一个商品从选品到最后的卖出去,在外贸上,其实有很多步骤。
选品 – 上架 – 推广 – 询盘 – 成交 – 发货 – 客户管理。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关于侵权和风控的细节。

阿里国际站那个生意助手,搞了4个Agent,来处理这些场景。

选品上面我们聊过了。而上架这块,更是格外的简单。

那个商品运营助手Agent,直接把一切全部弄好了,连选类目、填规格、写标题、优化详情页、匹配物流模板,全都是AI来做。

还可以一键帮他生成全英文的专业产品描述、自动提炼卖点关键词,甚至能根据不同国家市场调整用词风格。

一张图丢进去,5分钟搞定过去运营要一下午才能弄好的所有上架流程。

“我以前上品是一下午,不是120分钟,是整整一个下午上一个详情链接。我刚开店铺时都崩溃了,因为50个产品链接起开,我要干50天才能开始生意,我的钱已经不够我活50天了。在当时我很难过,但我快速熟练了之后基本上也能20-30分钟一个产品链接。”

他公司以前是需要一个运营来负责这些事的,但现在,AI直接砍掉了这部分人力。每天上新五个产品链接,AI只花5分钟,人类可能要两个多小时。这还只是上架一环。

其次是接待客户。

外贸生意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时差。

以前他熬夜守着电脑,三点睡是常态,因为你慢一秒回复,买家就去别人家了。他一开始觉得自己能扛,后来团队都被拖垮了。

你想一想你在淘宝上买货是不是这样,你要是问店家一个问题,他没有给你秒回,你等个最多几分钟,就会直接去了别家。

现在,用生意助手的AI接待员,能24小时自动应答客户,还能判断对方是买样品还是要大货,根据客户的语言自动识别采购意向。

比如客户说:

“我想要先看看你们鞋的质量。”

AI就会回复他:“可以先打样,我们支持样品定制。”

甚至还能自动调用物流接口,估算出寄到美国的运费和时效。

“以前你得人工回邮件、算重量、比运价,现在AI全搞定。”

“我平时晚上睡觉,AI在给我干活。我起床一看,有订单已经自动成交了。”

甚至员工都不用懂产品,产品问答也可以问AI。

AI会根据聊天记录,自动提炼卡点,提出最优回复建议,还能训练员工的谈单话术。

他说,哪怕是小白,来了两个月,也能做到跟老员工差不多的转化率,从原来的9%,提升到21%。

“现在你给我五个客户,我们能成交一个。”

但最牛逼的,其实是他怎么防风险。

做B端外贸最怕两件事:一个是侵权,一个是信用卡拒付。

他说:

“有一次我被客户信用卡拒付,明明货都收了,他跟银行说卡被盗刷,结果银行直接把我账号冻结了。”

以前这种事,只能自己写反驳信、上传证据、和平台扯皮。

但现在,他用生意助手内置的AI风控模块,让它帮他写抗辩信一句一句拆法条、列证据、举案例,生成了一份堪比律师写的回应。

“我不是法律系的,但AI是。”

最后,钱被非常顺利的追回来了。

至于侵权风险,比如图案太像Nike、外观撞了Crocs,以前根本没人帮你查。这也就是他最开始的痛中之痛。

但是现在,AI会自动跑一遍图像识别、商标比对,告诉你哪些产品属于高风险、中风险,甚至直接列出对应专利号和申诉链接。

他甚至,还在工作流中,做了私域SaaS。

所有客户的聊天记录会被AI自动分析,完善画像,标签采购偏好、频率、复购周期。然后自动生成营销邮件,一键群发。

一些买家喜欢定制,就投放定制宣传,喜欢logo,就投放设计款,喜欢打折的,专门发特价产品。

还有太多太多太多,他对AI的应用,我觉得还能再聊3天3夜。

这是一个,在自己的领域,把AI用到极致的一个人。

最后的最后,我明明还有很多问题想问,但是时间已经完全不够了。

而且,有太多敏感信息,没有办法拍照,也没有办法放到文章里。

于是,他给了我他自己的一个视频,说,要不然放这个吧,可能会让大家更立体的知道我这个人,我还是还有点颜值的。

说实话,他确实帅。

我突然意识到,刘世奇其实不是在做电商。

他是在用AI,重新构建一整条产业链的工作流,把每个环节从经验主义推向系统工程。

从图变成拖鞋,从询盘变成成交,从数据变成趋势,这套流程几乎不需要多余的中间环节。

就像我说的,他是用最轻的方式,撬动了最重的产业。

而他真正可怕的,是意识。

那种对效率、对试错、对产品洞察、对风险识别的意识,不是AI教出来的,是他自己熬夜打出来的,是拿时间、赔钱、累得吐血换回来的。

AI只是他的辅助。

他才是那个系统的灵魂。

这就是我认识的刘世奇。

在一个明明看似跟AI没有关系的行业,却使用AI比大多数人更深入的的人。

这很浪漫。

也很现实。

他知道自己想解决什么问题。

他知道客户的情绪比产品参数更值钱。

他知道爆款不是设计,是结构,是预判,是回应。

刘世奇做的。

不是拖鞋生意。

而是新世界的样子。

(文:数字生命卡兹克)

发表评论

×

下载每时AI手机APP

 

和大家一起交流AI最新资讯!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