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第十届“创客中国”智能仿生机器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智能仿生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高校院所的创新活力,提升智能仿生机器人产业创新能力与成果转化效率,服务国家新型工业化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等单位联合举办了第十届“创客中国”智能仿生机器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大赛旨在推动智能仿生机器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

承办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工业智能技术研究院、重庆凯瑞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重庆大学、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重庆中心、北京立德共创智能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赛题设置


大赛聚焦智能仿生机器人领域核心技术攻关与产业化应用,按照创业组和企业组两个组别进行常规赛道比赛;同时,根据用户企业需求,增设了专题赛道。


Part.1 创业组

创业组主要面向技术成熟度1~5的创新技术,重点围绕智能仿生机器人行业未来的新概念、新原理、新方法寻找创新创意的构想。参赛项目需具备高度的创意性和技术可行性,原则上已初步形成原型样机。具体方向包括:

1.仿生机器人关键部组件创新设计:聚焦仿生驱动与执行、仿生感知与传感、仿生结构与材料等理论与技术创新,探索从生物学机理到工程部件突破的跨学科设计范式,预期在工业、医疗、国防等领域产生颠覆性应用。

2.仿生机器人系统创新设计:聚焦新一代陆域、空域、水域、医疗康养等领域的仿生机器人系统创新设计,结合机构-感知-驱动-控制一体化革新与场景适配,突破传统机电系统的局限性,实现与生物体相媲美的灵巧性与环境适应性。

3.仿生机器人集群创新设计:聚焦鸟群、鱼群、蚁群等生物集群协作原理,探索仿生机器人集群运动的协同感知、协同运动、集群控制等理论和方法,研制集群运动验证平台,实现由单体向群体的智能涌现。


Part.2 企业组

企业组主要面向技术成熟度5~8的创新产品,设置仿生陆地移动、空中飞行、外科操作、人形与具身智能四个技术方向。参赛队伍需提供技术样机或产品进行比拼。具体方向包括:

1.机器人仿生陆地移动技术:实现机器人在复杂路况下保持正常速度稳定移动、跨越障碍物或稳定避障等目标,并可在不同路况下自适应切换,具有运动自然、能耗低、适应性强等特点。具体比赛项目包括迷宫突围、复杂场景/路况以及极限光环境导航。

2. 机器人空中飞行技术:参赛机器人需在满足空中移动速度、负载能力及重量限制等要求下,实现空中搜索、精准作业、快速移动及避障等功能。具体比赛项目包括抗风性能、自动返航功能。 

3.机器人外科操作技术:实现人体组织的快速融合(或吻合),可整合多模态功能,减少器械切换频率,具备在室内进行手术任务或室外进行应急处理任务的能力。具体比赛项目为模拟临床腹腔手术场景进行机器人外科操作。

4.人形与具身智能技术:实现机器人在复杂室内环境中的路径规划、物体操作以及任务执行,或者模仿特定的生物行为或人类动作,并完成一系列高动态和协调性的挑战。具体比赛项目包括:极限光环境识物抓放、人形机器人完成指定任务。


Part.3 专题赛道

专题赛道聚焦行业痛点与难点,由用户企业提供真实技术需求和典型应用场景,参赛者需提出先进且可行的技术解决方案。具体包括:

1.人形机器人物料搬运

场景:工厂车间内,机器人搬运物料箱至指定工位。此场景模拟工业生产中的物料搬运需求,要求机器人实现智能化搬运,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2.新能源汽车无人充电

场景:机器人自动识别并连接新能源汽车充电口,完成充电任务。此场景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的自动化需求,要求机器人具备充电口精准定位和机械臂协同控制能力,实现无人化充电。

3.电网智能巡检

场景:飞行机器人自主巡检输配电线路,通过无线充电机库实现远程充电。此场景针对电网巡检的复杂性和高成本问题,要求机器人实现自主巡检和远程充电,提高巡检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赛程安排


2025年4月25日:大赛启动会,宣贯大赛总体方案,讲解赛道赛题及赛程安排。

2025年4月25日-6月30日:项目报名,参赛者登录大赛官网注册报名并提交完整材料。

2025年7月:初赛,专家线上评审,择优进入决赛。

2025年8月31日前:决赛及颁奖活动,现场评选并颁奖。


报名方式


大赛面向全国中小企业、初创企业或创客团队、高校院所等招募创新项目,符合上述参赛报名领域的项目按照企业组和创业组分组并通过登录大赛官网注册报名参赛

(https://www.cnmaker.org.cn)


参赛要求


(一)企业组参赛条件

1.在中国境内注册,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中小微企业;

2.参赛项目已进入市场,具有良好发展潜力;

3.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无产权纠纷,参赛项目知识产权须隶属于报名企业;

4.企业无严重失信记录。 


(二)创业组参赛条件

1.包括初创企业或创客团队:

(1)初创企业:注册时间不满2年的中小微企业(工商注册日期在2023年1月1日(含)之后注册);

(2)创客团队:遵纪守法的创业团队、个人、高校院所团队,同一人员不得作为多个团队核心成员参赛。其中获奖证书中体现团队核心成员数量原则上不超过7人。

2.参赛项目的创意、产品、技术及相关知识产权归属初创企业或创客团队核心成员,与其他单位或个人无知识产权纠纷;

3.初创企业存在严重失信记录、创客团队成员被列为失信名单的不得参赛。


(三)其他要求

同一企业同一项目或相似项目不可重复报名参加区域赛、专题赛、境外区域赛,近三年入围全国企业组500强或创客组100强的项目不得参赛。各参赛项目要增强保密意识,严格项目信息公开审查。对剽窃他人创新成果,以及使用其他不正当手段骗取奖项的参赛者,一经发现取消参赛资格。


奖项设置


企业组、创业组和专题比赛将分别设置奖项。创业组设置一等奖1名,奖金2万元;二等奖2名,奖金各1万元;三等奖3名,奖金各0.5万元;优胜奖若干。企业组每个竞赛场景设置一等奖1名,奖金各2万元;二等奖2名,奖金各1万元;三等奖3名,奖金各0.5万元;优胜奖若干。专题比赛每个赛题设置一等奖1名,奖金各2万元;二等奖2名,奖金各1万元;三等奖3名,奖金各0.5万元;优胜奖若干。届时将在大赛颁奖活动上为获奖项目颁发获奖证书以及奖杯,并发放奖金。

特别提示:现场决赛获奖优质项目将有机会推荐参与“创客中国”全国企业组500强、创业组300强评选。


配套服务激励


(一)推介展示。对优秀参赛项目在决赛现场展示宣传;通过“创客中国”国家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包括“创客中国”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等,对优秀项目、“双创”资源和对接成果进行服务推介;与新华社等主流新闻媒体合作对获奖项目进行宣传报道。

(二)融资对接。大赛期间,中信银行重庆分行作为产融服务合作单位,深度参与赛事活动,向各类投融资机构、银行等推荐优秀参赛项目,组织线上线下需求对接、产融对接、大中小企业融通等活动,为参赛企业提供多元化投融资服务。

(三)孵化落地。优秀参赛项目将优先推荐入驻国家级和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中小企业合作区等双创载体,享受最新创业扶植政策和创业孵化服务,加速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

(四)跟踪帮扶。将大赛评选结果与各地创业扶持、创业服务、人才鼓励等政策措施相挂钩,优秀项目优先获得专家团队量身定制的创新创业解决方案,享受本次大赛组建的创业服务机构服务联盟提供的免费法律、财务、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等全方位服务。

(五)“专精特新”培育认定支持。进入“创客中国”全国企业组500强和50强名单的企业,可在申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时,按照《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给予支持政策。

(六)两江新区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示范区系列活动。举办路演展示、技术交流、成果对接、产业化合作等系列活动,大力度、全方位为参赛项目宣传优秀成果、对接技术需求、对接投融资渠道,加速参赛项目产业化,为智能仿生机器人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参赛联系方式

程缘琴:18523109928

详情请关注大赛官网:https://www.cnmaker.org.cn


(文:机器人大讲堂)

发表评论

×

下载每时AI手机APP

 

和大家一起交流AI最新资讯!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