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机器人融资爆发!60 亿 + 背后藏着这些风向

据机器人大讲堂&立德智库不完全统计,2025年4月,中国机器人行业融资活动在延续一季度活跃态势的基础上,展现出更为聚焦的资本布局特征。相较于3月的43起融资事件,4月融资事件数量增长至47起,环比增长9.3%,但未披露金额事件占比达57.4%仍维持高位。


从融资规模来看,4月机器人行业融资规模呈现明显反弹,根据已披露金额及行业估值测算,预估总融资金额达60.5亿-71.5亿元,较3月的18.5亿-25.3亿元实现2-3倍增长。这一变化主要源于两大因素:一是亿元级融资事件数量环比增长87.5%至15起,二是B轮及以上中后期项目融资占比提升,带动单笔融资规模结构性上涨。值得注意的是,未披露金额事件占比仍接近六成,表明市场仍存在一定信息不对称,实际融资活跃度可能高于统计数据。


从融资轮次分布来看,4月种子/天使轮融资事件有12起,A轮系列达到22起,两者合计占比约72%,延续了行业早期投资活跃的特征,资本持续聚焦于具有创新技术和潜力的初创企业,对行业技术创新窗口期的押注仍在继续。同时,B轮系列融资有6起,较3月的5起略有增加;C轮系列2起,D轮系列2起,相较于3月C轮与D轮各1起的稀缺状况,有一定程度改善,表明行业内成熟标的在逐渐增多,产业正朝着规模化应用方向发展;战略融资2起,股权融资1起,这些融资轮次的分布变化,反映出行业发展阶段的逐步推进。



从融资领域来看,各细分领域呈现出不同的资本流向。服务机器人领域以20起融资领跑,其中人形机器人领域独占13起,延续了3月的投资热度,再次彰显人形机器人在当下资本与行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其多元化场景应用和技术突破潜力,吸引了大量资本的涌入。细分场景中,配送与商用清洁机器人各获2起融资,教育/娱乐陪伴、庭院及养老机器人各1起,显示资本在保持技术前瞻性的同时,对服务机器人可量化产出应用场景的倾斜。


核心零部件领域融资事件有11起,其中传统三大核心零部件(减速机、伺服电机、控制器)仅占2起,而新型核心零部件(3D视觉、激光雷达、力矩传感器、系统)获4起融资,显示出资本对新型技术零部件的关注度较高,其技术创新在推动行业发展中越发重要;灵巧手与一体化关节领域5起融资则直接关联人形机器人执行器模块技术攻坚,凸显该领域在下一代机器人硬件架构中的关键地位。


医疗机器人领域获2起融资,特种机器人领域有7起融资,这两个领域的融资事件虽数量相对较少,但反映出资本对机器人在专业领域应用的持续关注,行业应用边界在不断拓展。人工智能领域获2起融资,体现出其作为机器人行业底层技术支撑,在推动机器人智能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也吸引着资本布局。



整体而言,2025年4月中国机器人行业融资热点迁移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方面,人形机器人及其配套零部件持续获得资本加持,13起融资占服务机器人总量的65%,灵巧手等执行器模块投资占比达核心零部件领域的45.5%,表明仿生运动控制仍是技术攻坚重点;另一方面,养老、庭院等新兴场景的出现,预示着资本开始评估技术向民生领域的渗透潜力。综合来看,4月融资市场呈现出”技术主导、场景试水”的双轨特征。在保持对底层硬件、感知算法等基础技术高强度投入的同时,资本对商业化路径清晰的细分领域关注度正在提升,这种趋势或将影响下半年行业的技术转化节奏。


那么,在这些融资事件中,有哪些企业的表现尤为亮眼,它们的发展又将给行业带来怎样的变革呢?接下来和机器人大讲堂一起深入探究~


▍服务机器人相关


4月服务机器人领域延续了良好的融资态势,全月共完成20起融资事件。从融资轮次分布来看,早期项目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其中种子/天使轮和A轮系列融资合计达16起,占比高达80%。  

       

在融资规模方面,本月出现9起亿元级大额融资事件,其中人形机器人赛道表现尤为突出,独占5起亿元级融资。这一现象表明,随着技术进步和应用场景拓展,资本市场对人形机器人这一前沿细分领域给予了高度认可。值得关注的是,本月家庭应用场景出现两起高额融资案例:一家家用清洁机器人企业和一家庭院机器人企业分别完成超5亿元融资


  • 众擎机器人


4月2日,「众擎机器人」官宣成功完成新一轮Pre-A轮融资。该轮融资由Stone Venture领投,商汤国香资本、弘晖基金、浔商创投、包河创投等一众老股东持续加码。融资金额约2亿元,将主要用于加速人形机器人本体、小脑以及具身智能的研发与升级,进一步推动大规模生产,并拓展国内外市场,助力众擎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形机器人企业。



据了解,众擎机器人众擎机器人成立于2023年10月,由小鹏鹏行机器人创始人赵同阳,前优必选北研所研究员、鹏行智能核心成员李海雷,前优必选北研所步态算法工程师徐喆科,前优必选市场部经理姚淇元联合创立,是一家专注于通用智能机器人及行业场景解决方案的研发与生产的企业,其产品涵盖人形机器人及相关领域。


在产品研发与业务拓展方面,众擎机器人已分别于2024年7月、10月、12月相继发布了专业级大人形SA01 EDU版、全尺寸人形机器人SE01 EDU版和轻量级、高动态、全开放通用具身智能体PM01三款产品。2025年以来,凭借全球首例前空翻、类人跑步姿态、斧头帮舞蹈等视频宣传,众擎人形机器人火爆出圈。前不久,众擎机器人宣布其机器人产品正式量产上市,其中PM01售价为18.8万元,SA01售价为4.2万元。 



  • 星海图


4月3日,「星海图」对外官宣成功完成超3亿元A2、A3轮系列融资。该轮融资由凯辉基金领投,联想创投、海尔资本等产业资本参投,老股东IDG资本、高瓴创投、百度风投、同歌创投等追投,其中部分老股东多轮满额、超额持续加注。


据了解,星海图于2023年9月于苏州注册成立,2025年迁至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司以“部署100亿台智能体,服务100亿全球人口”为愿景,专注于具身智能领域,致力于通过“一脑多形”的技术理念,开发能够适应多场景应用的智能机器人产品。 



在产品研发与业务拓展方面,星海图此前已推出矢量控制底盘X1和起售价为3.98万元的准直驱电机超轻型机械臂A1。基于这两款产品,星海图进一步开发了全尺寸轮足双臂仿人形机器人R1,并于2025年1月正式对外发布R1系列。据悉,R1系列包括R1、R1 Pro和R1 Lite三款产品,起售价为19.9万元,全系均标配英伟达Jetson AGX Orin 32GB平台,并搭载8核CPU和200 TOPS GPU计算能力。其中,R1和R1 Pro定位为仿人形通用机器人,R1 Lite则专注于数据采集功能,是一款双臂移动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斯坦福大学李飞飞团队使用星海图机器人本体,推出了名为BEHAVIOR Robot Suite(BRS)的机器人套件,该套件在机器人全身移动控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提升家务机器人的工作能力,成功让机器人胜任多样化家务任务。就在近日,星海图通过对R1 Lite进行全新升级,也使该平台具备了复现世界知名具身智能企业Physical Intelligence推出的基于 π0 的视觉-语言-动作(VLA)模型 π0.5的能力。



  • 星尘智能


4月10日,「星尘智能」连续完成融资金额高达数亿元的A轮及A+轮融资。该轮融资锦秋基金、蚂蚁集团领投,云启资本、道彤资本等老股东跟投,华兴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据了解,星尘智能成立于2022年12月,由腾讯机器人实验室的首位员工来杰创立,是一家专注于研发“新一代最强AI机器人助理”的企业,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使机器人具备学习、思考和劳动的能力,能够与人流畅交互,使用人类工具和设备,完成复杂、枯燥或危险的任务,并拓展泛场景通用操作能力,推动“AI+机器人”技术的革新。 



在产品研发与业务拓展方面,星尘智能于2024年4月对外展示了其自主研发的新一代AI机器人Astribot S1的重要进展,并于同年8月正式发布该产品。12月,Astribot S1开启预售。据悉,S1具备全能操作能力,能够完成食物制作、泡功夫茶、乐器演奏等高难度、长序列且可泛化的任务。



  • 纬钛机器人


4月15日,「纬钛机器人」官宣连续完成天使及天使+轮融资,其中天使轮由小米战投领投,宽桥恒松、雅瑞资本、iCANX Fund、梅花创投、微光创投及老股东跟投;天使+轮由祥峰投资、雅瑞资本、iCANX Fund、梅花创投、微光创投联合投资,万甲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其融资金额总计近亿元,将主要用于推进基于视觉的触觉传感技术、手眼协同算法研发及商业化落地,打造通用类人机器人末端感知系统、手眼协同算法以及场景解决方案,同时加速拓展海外市场,构建全球竞争力。



据了解,纬钛机器人成立于2024年1月,起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CSAIL),是一家以视触觉传感和手眼协同为核心的高科技公司。作为视触觉传感技术的开创者、机器人多模态感知的先行者,纬钛机器人致力于打造“心灵手巧”的通用类人机器人,应用于智能制造、医疗康复、智能服务等领域,为全社会下一次生产力革命与智能升级提供坚实支撑。



在产品研发与业务拓展方面,纬钛创始人李瑞博士曾与Adelson教授共同开创并引领了基于视觉的触觉传感器(视触觉)的研究路线,研发出了全球第一款具有超高分辨率的机器人视触觉传感器——GelSight指尖传感器(Fingertip GelSight)。该传感器在多方面性能媲美甚至超越人类手指,凭借高分辨率、多维力探测、柔性物体操作及低成本等巨大优势,被学术界公认为全球最佳触觉解决方案。相比传统触觉方案或纯视觉技术,其技术路径更贴近商业化需求,可快速实现机器人感知与操作能力的跨越式突破。目前纬钛机器人已与多家科研机构及头部制造业客户达成合作,在精密装配、柔性抓取等场景完成初步商业化验证,并实现小批量出货。


  • 动易科技


4月17日,「动易科技」官宣成功完成天使+轮融资,天使轮累计融资额超亿元。该轮融资由清智资本领投,普超资本跟投,老股东峰瑞资本、Z基金(智谱生态基金)超额大幅追投,麟阁创投、信雅达、银杏谷资本、水木清华校友种子基金持续追加投资。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技术研发、团队扩充及产品商业化落地,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



据了解,动易科技成立于2024年9月,秉承“Robot for AI”的愿景,致力于打造新一代通用具身智能体,通过全栈自研硬件,训练端到端的运动控制系统,融合多模态大模型,为生产制造、特种作业、生活服务等领域提供新一代AI生产力。 



在产品研发与业务拓展方面,动易科技产品矩阵包括多种尺寸的双足人形机器人、一体化摆线关节模组零部件及其他多种形态的机器人硬件等,并将持续拓展产品边界。近日,动易科技还对外发布了行业独创的准直驱一体化摆线关节模组PhyArc系列。


  • 云鲸智能


4月14日,「云鲸智能」官宣成功完成融资金额高达1亿美元(约7.3亿人民币)的融资。该轮融资由北京机器人基金与腾讯联合领投,科幻基金与明势创投加码跟投,融资资金将重点用于云鲸首款家庭具身智能产品的开发,预期将在2年内发布。



据了解,云鲸智能成立于2016年,其创始人&董事长为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学生张峻彬,副董事长则由李泽湘担任。自成立以来,云鲸智能一直致力于研发革命性科技产品,并在多个领域取得技术突破,累计申请技术专利超过1100篇。


在产品研发与业务拓展方面,云鲸智能推出的首款产品J1在国内市场一经上市便多次蝉联品类销售冠军。后续,云鲸智能又陆续推出了J2、J3、J4、J5等多款热销产品。 



  • 元鼎智能


4月2日,「元鼎智能」官宣成功完成新一轮近10亿人民币的战略融资。该轮融资由全球泳池行业巨头Fluidra进行战略投资,云启资本作为新晋投资方加入,XVC、复星锐正、蜂巧资本等老股东持续增持。 



据了解,元鼎智能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致力于智能清洁产品的核心技术研发与全球品牌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自2019年推出Aiper品牌,并明确以无线泳池机器人与储能技术为突破口,进军庭院及户外应用场景以来,元鼎智能的Aiper泳池机器人销量持续飙升,增长率保持在200%以上。 



在产品研发与业务拓展方面,元鼎智能已成功推出Scuba、Seagull、Surfer、Pilot四个系列的泳池清洁机器人产品,这些产品在北美和欧洲市场深受欢迎,并已成功进入HomeDepot、Lowe’s、Costco、Sam’s Club、O.B.I、Leroy Merlin、Fnac等众多欧美线下销售渠道。凭借自主研发的无线技术、AI技术和智能水质管理等核心技术,元鼎智能已通过4年时间已成为全球销量前二、线上销售第一的品牌。


▍核心零部件领域


4月,核心零部件领域融资活跃,共完成11起融资事件。从融资轮次分布来看,种子/天使轮和A轮系列融资合计合计占比达72%,这表明行业技术迭代与产品优化仍在加速。         


在融资规模方面,本月出现2起亿元级大额融资事件,且均来自灵巧手与一体化关节领域,这一趋势与人形机器人、精密制造及医疗机器人等下游应用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


  • 灵心巧手


4月8日,「灵心巧手」官宣成功完成迄今为止金额最大的种子轮融资,该轮融资由红杉种子基金、万凯新材领投,力合资本、力合金融、华仓资本、鞍羽跟投,融资金额总计超亿元,将主要用于底层技术研发和产品优化迭代。


据了解,灵心巧手成立于2019年,是一家专注于研发以“灵巧手+云端智脑”为核心的具身智能平台的公司。基于软硬件双领域协同,灵心巧手致力帮助企业客户、科研机构及个人开发者实现灵巧手的真实场景应用。



在产品研发与业务拓展方面,灵心巧手目前已自主研发掌握了柔性关节模组、柔性臂、灵巧手、柔性多模态传感器和动作捕捉设备、远程遥操作等30多项关键技术。并开发最高可达40+自由度、多传感器、360°自由旋转的灵巧手,人形机器人,灵巧操作数字孪生平台等多款产品。其中,灵巧手凭借超Shadowhands十倍的耐用度和不到其1/10的价格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伦敦大学、墨尔本大学、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等诸多高校、科研机构和创新企业青睐,并在美的、富士康等制造工厂实现实际落地应用。



  • 因时机器人


4月29日,「因时机器人」成功完成超亿元B3轮融资。该轮融资由神骐资本领投,源禾资本、华盖资本跟投,久谦资本担任长期FA财务顾问。



据了解,因时机器人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投身于微型精密运动部件研发制造和伺服控制技术突破创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为机器人、生物医疗及自动化等行业提供高性能核心运动部件。其研发团队均来自北航机器人研究所、上海交大及北科大等知名高校。


在产品研发与业务拓展方面,因时机器人作为微型伺服电缸的开创者和中国商业级五指灵巧手龙头企业,已构建了涵盖微型伺服电缸、电动缸夹爪、以及仿人五指灵巧手三大核心品类的产品矩阵。




(文:机器人大讲堂)

发表评论

×

下载每时AI手机APP

 

和大家一起交流AI最新资讯!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