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浏览器,终于放下「门户网站」的残念,彻底拥抱 AI

如果国产浏览器的首页不是那么的臃肿难看,动机不是那么过于明显的话,相信它们的市场份额会更高。
但由于诸多历史因素,国产浏览器,大多一直采用的是上网导航风格的首页,看起来像是一个门户网站,也成了某种 PC 互联网时代曾经存在过的活证。
它们竭尽全力提供尽可能多的入口、链接和资讯,却往往忽视了用户打开浏览器的真实意图。
时代变了,AI 来了。浏览器厂商终于回过味儿来了。再不调转方向,市场就都要被 AI 公司和 AI 浏览器新玩家抢光了。
可能这也是为什么 QQ 浏览器决定升级为一个「AI 浏览器」。
第一次打开 QQ 浏览器,以及之后的每一次,包括新窗口、新标签页,迎接你的将是 QBot:一个现如今的用户,不能更熟悉的 AI 对话框入口。
对比一下之前的 QQ 浏览器,区别是否足够明显了?
QQ 浏览器的做法,类似于 Dia、新夸克等同僚的思路。它不是第一个,但确实是在转型简洁化+AI 上,做的最激进的浏览器。
转型的背后是充分的内部讨论和调研支撑。
QQ 浏览器 QBot 产品负责人刘汉博向 APPSO 透露,QQ 浏览器本次升级的背后,保留浏览器作为通往互联网的窗口,为用户提供信息,这些初心是不变的。

但与此同时,将主动、被动两种形态存在的 AI 工具和能力,贯穿产品,在适当的时间和场合为用户提供 AI 能力的加持。

让获取信息、完成任务这两项浏览器的核心工作,所需要的时间缩短、步骤减少、步长缩短,并且带来更好的效果。
——这是本次升级的背后逻辑。
当然,作为普通用户的你我,也早已转变了对浏览器的使用方式:

回忆一下一天当中有多少次,当你打开浏览器,不是要访问某个网页,而是要向 DeepSeek、混元、千问、豆包之类的 LLM 问一个问题,抑或指挥他生成文本和图片?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将默认首页设置为 QBot 的对话框界面,QQ 浏览器还是保留了一些传统。
在内部讨论新版首页应该长什么样时,QQ 浏览器团队内部是有很多纠结的。
这个世界还存在着大量的用户,比如高年龄段的用户,他们打开浏览器就是为了看各种内容新闻。根据内部数据,这种用法仍然属于高频需求。
QQ 浏览器团队需要保护这些用户,于是没有完全去掉上网导航式/「门户网站」式的入口,而是允许用户手动添加一键直达的链接按钮,放在了 QBot 对话框的下方。
并且,快捷访问链接也支持分组。用户可以自己设置生活、工作、娱乐、出行等分组,也可以在分组里自行增减直达按钮。
以及,如果用户明确不需要 AI 功能的话,也可以手动设置为常规搜索首页:指定一个搜索引擎,然后点击右上角的「隐藏按钮」。
一个干净整洁的浏览器首页,和一个填充了海量与用户无关信息的浏览器首页,带给用户的观感完全不一样。
腾讯一直强调注重互联网产品 UI 在感受、功能、体验等多方面的平衡;而 AI 对浏览器的「洗牌」,则带来了迄今为止最好的一次追赶 Safari、360、Edge,甚至 Chrome 浏览器的机会。
对于腾讯来说,当用户习惯发生改变,最好的应对就是继续紧跟用户的需求。
所以,QQ 浏览器变了,但也没变。
中国桌面浏览器市场份额。图片及数据来源:STATCOUNTER
界面简单了,更清爽了。但 QQ 浏览器有了 QBot 之后,功能却变得更加强大和多样。
QBot 的底层是腾讯混元和 DeepSeek 双模型,主打 AI 能力加持的搜索、浏览、办公、学习、写作等五大能力。
肯定有人要问,搜索和浏览不是浏览器的核心功能吗?
事实上开发团队希望强调,通过将 QBot 作为 QQ 浏览器的唯一前台,整合各种基于 LLM 的工具和插件,新版浏览器能够不止成为一个浏览工具,更是一个 AI 加持的智能助手。
搜索,但不只是搜索。集成在浏览器产品里的 QBot,可以同时向有需要的用户提供传统网页,和 AI 整理归纳并生成的结构化答案——所谓「一次搜索,两种结果」。
这既能够满足一部分用户快速获取答案的目的,也保留了用户自己根据搜索结果来源来鉴别信息实用性和可信度的能力。
下图显示了搜索的默认界面,可以看到传统搜索和 AI 搜索并列存在。用户可以自己拖拽调整两边的位置和宽度。
左边是传统搜索结果界面,右边是 AI 对话框及其他可以调用的 AI 工具。
刘汉博告诉 APPSO,同时保留两种搜索模式,因为毕竟 QQ 浏览器还是个浏览器,不能一下子推翻太多。
「我们也发现在使用 AI 搜索的时候,有时候效果和用户的期待之间还有距离。用户用网页搜索有时候就是要找一个特定的网页,所以传统搜索的优势还是不可替代的。」
但与此同时,AI 搜索的优势,在于 LLM 基座所提供的推理、深度思考能力,(以及 Agent 的分步处理任务能力)。
如果说传统搜索得到 80-90 分,那么加上 QBot 的 AI 问答能力之后,用户能够得到由传统搜索和 AI 搜索组合而成的「100 分」。
至于另外三大能力 AI 写作、办公、学习,则是用户已经熟悉的 LLM/Agent 产品都已经标配的能力。
在 QQ 浏览器里,用户可以调用 QBot 生成作文、报告、文书、祝福语等各种形式的内容;AI 学习能力则更面向学龄用户,比如作文辅导、搜题解题等能力,都已经以轻量、不占位的方式植入到浏览器界面中(输入特定 prompt 才会调用相关能力。)
而时值高考季,本次新版 QQ 浏览器也上线了行业第一个专精于高考垂直任务的 Agent:AI 高考通。
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就是用户可以根据考生的实际情况,直接以 prompt 的形式输入给 agent,得到院校推荐、专业填报等方面的答案和建议。
在过去,此类任务属于典型的咨询服务,如果用搜索引擎和浏览器来操作的话,需要分步拆解需求,单点查询,然后用户自己再汇总相关信息,用起来很繁琐和复杂。这也是为什么付费提供专业高考咨询的机构存在。
而通过 QBot 的 AI 高考通 agent,用户可以直接输入自然语言的需求。Agent 能够自动理解并拆解需求,制定任务计划,然后调用 browser use 能力,以及后端整合的专业高考数据供应商接口,为用户一次性输出全面、正确、有价值的结果。
移动互联网时代,app 成为了人们和数字世界交互的重要途径。但与此同时,至少在桌面端,由于资讯量的几何级暴增,以及 Web 技术的演进、SaaS(软件即服务)理念的流行——这使得浏览器和搜索引擎,能够一直坚守住互联网入口的宝座。
但对话式的 AI 工具,以及逐渐兴起的 Agent 产品/MCP 工具,只用了半年不到的时间,就对浏览器和搜索引擎的地位带来了不小的撼动。
调研机构 SimilarWeb 的数据显示,包括 Google.com 在内的几乎所有全球主流互联网流量目的地,流量都在下滑,只有 ChatGPT 稳健提升。
一种观点认为,如果浏览器再不努力,就要沦为 ChatGPT 的「壳」了。
但至少 APPSO 目前打过交道的浏览器产品团队,都纷纷表示:1. 不清楚终局什么样;2. 认为浏览器不会被边缘化。
QQ 浏览器团队的应对策略,就是进一步优化和精简产品的逻辑。
首先,迎合用户的呼声,交付简洁和高效的产品;然后,用主动态(对话框)和被动态(伴随式 AI 工具)两种形式的 AI 能力,来降低用户完成任务的时间,减少步骤,缩短步长。
刘汉博将 QBot 比作「贾维斯」(Jarvis):平时不添乱,需要的时候出来解决问题,让用户像钢铁侠那样,轻松应对一切场合。
QQ 浏览器团队希望提供给用户一个更加沉浸感的浏览工具,能够按照用户的不同需求,筛掉网页上过载的信息,同时让各种 AI 工具和能力丝滑地嵌入到浏览器使用过程中。
AI 搜索和传统搜索之间,以及上升到整个 AI 工具的使用和传统浏览器使用之间,都不应该是替代关系,而应该是增强的关系。
「核心就是把选择权交给用户,让他们按照自己喜欢和习惯的方式使用 AI 浏览器。」
我们正在招募伙伴
📮 简历投递邮箱hr@ifanr.com
✉️ 邮件标题「姓名+岗位名称」(请随简历附上项目/作品或相关链接)
更多岗位信息请点击这里🔗

(文:APPSO)

发表评论

×

下载每时AI手机APP

 

和大家一起交流AI最新资讯!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