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上海的人形机器人公司傅利叶已成为投前估值达80亿元人民币的“独角兽”。A股上市公司润阳科技(300920.SZ)5月26日傍晚的公告披露了这一信息。
公告称,润阳科技拟向傅利叶投资不超过3亿元人民币,双方已签订《投资意向协议》,具体的交易方案尚需根据审计、尽职调查等结果由双方协商确定,以签署的正式协议为准。
公司官网介绍,润阳科技是一家位于浙江的环保发泡材料企业,主要经营GFOAM、IXPE和IXEVA等系列原型环保发泡材料,产品可适用于电子工业、健康医疗、母婴用品、绿色建筑、汽车内饰、环保包装、体育休闲和舒适家居等行业领域。
公告表示,向傅利叶的投资,是为了满足公司战略发展需要,拓展公司业务领域,在保持公司自有主营业务稳健发展的同时,丰富公司产业布局,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
傅利叶成立于2015年7月,最近一次融资是今年1月7日披露的近8亿元E轮融资,由国鑫投资、浦东创投、张江科投、张科垚坤基⾦、Prosperity7、钧山资本等机构共同参与。Prosperity7是中东石油巨头沙特阿美风险投资部门旗下基金。
根据上述公告披露,当前,傅利叶创始人兼CEO顾捷是第一大股东,个人直接持股11.5560%,另外还通过上海帕斯卡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上海傅利页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上海斐波纳契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实体间接持股。

傅利叶前十位的股东。图:润阳科技公告
作为从外骨骼机器人赛道切入具身智能的公司,傅利叶先后于2023年和2024年发布两款GR系列的人形机器人。今年5月初,傅利叶把康养场景作为下一阶段具身智能业务的推进方向。
顾捷对此表示,公司从康复机器人起家,和专业医疗团队和患者一起打磨产品。病人和机器之间的交互,对傅利叶而言是最擅长、最有实战经验的环节,“我们会选择与自身技术和基础相匹配的场景落地”。顾捷提供的数据显示,傅利叶的康复机器人已进入全球3000多家终端医院。
按照顾捷向南都记者的解释,病患康复训练的核心需求,涉及认知训练、言语功能训练以及生活功能恢复训练等方面,这些都离不开与治疗设备之间的反复交互,也是具身智能未来可以大显身手的领域。
顾捷表示,具身智能机器人落地康养场景有两项关键:一是有效性,产品必须能够真正治病,产生临床疗效;二是安全性,产品必须具备安全可靠的医疗级质量。“医疗客户更关注临床价值,而不是简单地说能够替代多少人力物力的问题。”

傅利叶发布两款GR系列的人形机器人。图:杨柳
但上海大学上海市智能制造及机器人重点实验室教授李静指出,具身智能技术在医疗落地比其他行业更难:国内缺乏覆盖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和医疗背景的复合人才;而且,医疗领域的政策门槛高,具身智能机器人必须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或许需要政府开辟绿色通道,从政策上推动产业化落地。
按照顾捷给出的预期,在有完善管理政策的理想情况下,从原型机到验证产品相对可靠有效,并且具备一定的量产能力,基本上需要两年左右。接下来申请医疗器械注册证一般也需要一年到两年的时间。所以,真正落地成为现实产品,大概需要三到四年的时间。
当前,医疗机构对具身智能机器人持观望态度。“我们高校附属医院研究团队作为一线临床人员,目前更像是‘观棋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牛传欣说,对于具身智能人形机器康复设备,临床科室倾向于先观望,“如果设备能符合国家要求和临床的期许,能完完整整不出问题摆在我们面前,那我们是愿意一起走这步棋的”。(详见:康复医疗训练,人形机器人何时有用武之地?)
(文:AI前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