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surf与Google的24亿美元交易细节曝光:创始人带着24亿美元跑路,留下数百员工守着空壳公司

这是一个「卖身不卖队」的故事。

Windsurf与Google的24亿美元交易细节曝光,创始人和精英团队分钱走人,数百名员工却被留在了一个即将被Google碾压的空壳公司里。

根据Jordi Hays(@jordihays)的爆料,这笔交易的结构相当「精巧」:

创始人和数十名工程师将加入Google,与优先股股东一起瓜分24亿美元的交易金额。虽然具体分配比例未知,但投资人能回本,创始团队则赚得盆满钵满。

而那些没有被Google选中的数百名员工呢?

他们的「安慰奖」是:现在拥有原公司100%的股份

听起来不错?

别急。

Windsurf的领导层辩称这对留守员工是个「胜利」:公司还有收入,账上还有钱。

但现实是,他们将面对的不仅是去了Google的前创始人和核心团队的竞争,还有Cursor、Anthropic等原本就在碾压他们的对手。

更要命的是,Google已经获得了核心技术的许可

这意味着,剩下的Windsurf基本上就是个死局了。

Trace Cohen(@Trace_Cohen)总结了Google的「雇佣+许可」收购史:

Google以27亿美元许可了CharacterAI的技术,带走了创始人。

微软花6.5亿美元许可InflectionAI的技术,雇佣了整个团队。

亚马逊与AdeptAI达成IP和关键人才交易——金额未披露。

Meta以约145亿美元收购ScaleAI 49%股份,带走了CEO。

Google雇佣了Windsurf的CEO+团队,以24亿美元许可了技术。

5个案例里有4个是.AI公司,这已经成了巨头收购AI创业公司的标准玩法。

但Windsurf的情况更糟。

CharacterAI的员工至少得到了妥善安置,一位员工甚至高度赞扬了创始人Noam Shazeer在交易中的正直。而Google对AI陪伴领域没兴趣,只是想要Noam这个人。

而这次的Windsurf呢?

它被留在了代码生成这个Google正准备大举进攻的赛道上

业内人士的反应几乎是一边倒的愤怒。

网友Postgres Appreciator(@saasfugee)指出:

如果属实,他们不能就这样逃脱。这对整个行业都是糟糕的,我希望所有期权持有者至少能通过诉讼,以违反忠诚和谨慎义务为由追回损失。

Mohannad Ali(@_mohannadali)更是怒称卑鄙:

创始人在24亿美元的大日子里让员工背锅,这是个卑鄙的行为。他们有机会与员工分享一些收益,但他们选择了不这么做,这极其恶劣。

kshitish(@kshitishb)道出了更深层的担忧:

这是任何交易中可能出现的最糟糕结果。剩余员工被坑了,这实际上扼杀了人们加入早期创业公司的所有魅力——那种公司被收购时能大赚一笔的希望。

最讽刺的是什么?

Brian Meewes(@BrianMeewes)道出真相:

难怪选在周五公布……恭喜员工们,你们现在拥有0美元的100%!

John Coogan(@johncoogan)试图给出一些「钢铁侠式」的解释:

  1. 还没满一年行权期的员工,对「我用汗水建造了这个,需要流动性事件」的主张不够有力。

  2. 真正的罪魁祸首可能是FTC的反垄断。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Google仍然觉得不能进行正常收购。

  3. 可能还有新事实会出现。

但这些解释显然无法平息愤怒。

有人问:那些留守员工现在谁来领导?谁来任命管理层?毕竟董事会也要走人了。

或许Harry Chiller(@HarryChiller)的调侃最贴切:

剩下的员工之间是不是像《蝇王》一样?谁来领导?拿着海螺的那个?

而更深层的问题是: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

VC(@ihatefinance)透露了一些内幕:

创始人想让员工得到报酬,但董事会周围的人(KP、Greenoaks、General Catalyst)没有任何动机向拥有普通股的员工让出哪怕1美元。创始人不愿意为了员工而冒险失去这笔交易。

Ghulam Murtaza(@ghulamurtaza_)的判断更加悲观:

我认为创始人在展示了他们多么不在乎员工之后,已经没有回头路了。他们必须继续下去。我很确定他们在启动这件事时就知道自己在签署什么。

losslandscape(@losslandscape)也给出了自己的的观察:

我仍然觉得主要的启示是应用层正在急剧萎缩。我特别好奇在这之后Cursor会发生什么。

John Allan(@JohnFAllan)呼吁:

在这件事之后,股权激励需要彻底重新思考。这种耻辱不会阻止其他人为了找到一个有利可图的位置而这样做,把大多数人抛在身后。

当巨头可以随时用钞票买走你的创始人和核心技术,当「雇佣+许可」成为标准收购模式……

创业公司的员工,还剩下什么?

或许只是,为创始人的梦想激情拼搏后留下的一纸账单。

(文:AGI Hunt)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