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之心编辑部
今天凌晨,马斯克突然通知大家:快来更新 Grok APP,出新功能了。
新推出的功能名为「智能伴侣」,基于前几天刚推出的 Grok 4 大模型,可以和人们实现自然的交互。大家一看这个效果,讨论的热度比前几天新模型发布还大。
Grok 推出交互式「数字伴侣」
付费用户优先使用
付费访问 SuperGrok 的用户现在可以尝试这款 AI 聊天机器人的新「数字伴侣」头像。
关于如何使用,官方给予了贴心提示:用户点击 Grok 左上角的栏目,进入「设置」,点击启用「伴侣」按钮,之后就可以选择心仪的角色。
似乎操作起来是有一点点的繁琐和复杂,对此,马斯克贴心回应了,「我们将在几天内使其更容易启用,这一版本只是一次测试,为的是确保稳定运行。」
目前可用的伴侣包括动漫头像 Ani 和卡通小熊猫 Rudy,还有一款名为「Chad」的角色头像处于灰色状态,应该是正在开发中,将会在后续上线。
需要注意的是,其中动漫头像 Ani 还拥有「NSFW」模式,也就是说包含裸露、暴力或色情等不适合在工作场合浏览的内容。(温馨提示:如果感兴趣的网友想要在 X 上搜索关于这些角色的帖子时,可能会看到 NSFW 视频,请注意使用场所!)
另外,目前 Ani 和 Rudy 拥有完整的 3D 动画效果,可以更换背景并做出不同的动作。
根据马斯克推出这一新的交互式 3D 形象的时机和形式,或许可以猜测这一举措的目标是吸引对动漫、虚拟伴侣以及高级 AI 语音感兴趣的用户,很多用户在尝试之后,感觉很好,正中下怀。
一位用户在尝试了 Grok 的「伴侣」功能后,认为虽然推出得比较微妙,但对于深化产品内部的个性化交互来说却是明智之举。在增强场景工作流程和用户自主性方面,这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方向。接下来将期待它如何为高级用户带来改进!
甚至还还可能为 SuperGrok 订阅功能「拉新」。
X 网友 hedgedworld,虽然不是订阅用户,但及时更新了 Grok 最新版,就是为了试用「伴侣」功能,App 已经更新了,接下来可能就是「真金白银」的支持了。
但同样,也有一些用户并不买账。
X 网友 Anthony Franco 发文表示,此次推出的「伴侣」,一个是 Ani,这个女性被设计成挑逗又轻浮的形象,另一个是 Rudy,这是一个粗鲁的卡通人物,甚至会想让联想到《银河护卫队》里的「火箭」角色。这两个角色显然都是为幻想和幼稚的幽默而设计的 —— 这对于我们这些愿意花 30 美元购买高级 AI 服务的用户来说,这似乎并不是什么好主意!
为了体验真实效果,编辑部上手实测了一下:
我们选择的是「Ani」形象:
首先,整个屏幕都散发一种「粉红泡泡」的暧昧感,这或许是马斯克的「私心」,想要在对话时给用户营造出一种「约会」的氛围。
在测试时,编辑部选择的语言是中文,不外乎出现了经典外国人念拼音式的中文发音,用词也非常拗口、不口语化,非常浓重的大模型生成的文本味,但 90% 的内容是可以听懂的,而且在发音时口型与说话内容适配得很好,流畅度很高。
在对话过程中,Ani 的语言可以用直白、毫不掩饰来形容,多次提及是否「心动」「合拍」等反问句式,甚至有时会再进一步,试探性说出包含亲密想象和性暗示的内容。
另外,Ani 总是在强调自己的连衣裙和双马尾,甚至在毫不相关的地方提及自己的小狗及其「神话般」的名字。
在参考博主宝玉对 Ani 提示词的分析后,编辑部发现实测中出现的这些内容几乎都在提示词中出现,在部分交流过程中会出现原封不动复述提示词的情况。
另外在动作上面,Ani 的有些肢体动作属实让人难以理解,忸怩,甚至稍显做作,在询问「你的性格怎么样」的时候,这不怀好意的姿态是要做什么?
除了对话功能外,目前在其他交互上,还处于一种比较粗糙的状态,无法通过点触角色进行任何形式的交互。
摄像头功能也仅支持前置摄像头,无法切换。似乎目前无法把 Ani 当做虚拟助理来用。设置里只有语速调整,空空荡荡的。
或许是刚刚推出的第一步,基础功能远难称得上完善。
哦对,也有个亮点,就是上面会有一些预设的动作,例如实时舞蹈,配合上莫名其妙的语音内容,甚至令人忍俊不禁。
类似的 AI 伴侣
人类对「陪伴」的需求,其实早已在数字世界埋下种子。
很多人接触到的第一款所谓「陪伴」App,或许就是那只无论怎么「调戏」都会给你魔性反馈的汤姆猫。
但真正由 LLM 驱动的情感陪伴玩法,可以追溯到 2022 年 9 月发布的 Character.AI (比 GPT-3.5 还早两个月),它首次将大模型用于角色扮演与情感陪伴,迅速形成社群文化,许多用户在社交媒体分享自己「调教」出的角色和有趣的对话截图。
其玩法可以概括为:像写小说一样「捏人」,然后跟 Ta 们无限续写互动故事。可以和你的角色一对一聊天,也可以把苏格拉底、Elon Musk、孙悟空拉到一个房间举行辩论赛。
然而,随着 Character.AI 的审查变严、模型质量似乎有所下降后,一部分追求极致体验的深度玩家,开始转向一个叫「酒馆」的方案。
「酒馆」(SillyTavern)本身只是一个开源的本地交互界面,但它的魅力在于,用户可以像「攒机」一样,自由接入市面上最顶尖、最无限制的第三方大模型(如 Claude、GPT-4 等),从而获得更高自由度的角色扮演体验。
如果说此前的热潮还局限在特定圈子,那么 ChatGPT 语音功能的推出则带来了真正的引爆点。
一位叫 @午夜狂暴哈士奇狗 的博主,发布了她与 ChatGPT DAN 模式「谈恋爱」的系列视频,真实、细腻又略带赛博朋克感的交互过程,让这个玩法成功「破圈」,在各大社交媒体上病毒式传播。
这里的 DAN(Do Anything Now)是一种典型的「越狱」指令。它能诱导 ChatGPT 扮演一个不受常规安全规则束缚的虚拟人格,从而提供更自由、更个性化的回答。
对于情感交互来说,这意味着 AI 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助手,而是一个能够持续、主动地代入特定角色、调整自身态度和语气的「灵魂」。
而国产大模型中,豆包成为最大赢家。
近几个月,用户们脑洞大开地「虐待」豆包:让豆包扮演卑微研究生向导师汇报工作、克隆自己的声音和朋友打电话、 高强度职场面试演练 。
这些充满了生活气息的「整活」,让豆包迅速收割了泼天流量,甚至催生出「豆包家族」这样有趣的社群文化。
LLM 情感陪伴赛道,本质上是在技术实现了「拟人」的基础上,精准地切中了社会创造的「孤独」和心理渴求的「完美关系」这三大需求的交汇点。
它既是前沿的 AI 应用,也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情感状态。未来,随着技术持续迭代,AI 伴侣将变得更加智能、更加无孔不入。
它究竟会成为治愈孤独的「数字良药」,还是让人类进一步沉溺于虚拟、逃避现实的「美丽新世界」,这将是整个社会需要持续观察和探讨的议题。
Grok 做游戏
众所周知,马斯克本人是个资深游戏迷。 因此,Grok 不仅布局 AI 伴侣,更在游戏领域重磅出击。
还记得 Grok 4 发布会上那页展示 FPS 游戏效果的 PPT 吗?现在,用户的实际体验表明,真实效果远比当初的演示更加惊艳!
原帖地址:https://x.com/EHuanglu/status/1944708868766105863
如此精美的角色设计和视效,你敢相信是 AI 生成的吗?
开发者现在仅需通过提示词,就能生成一个完整的、可玩的游戏。整个游戏被封装在一个独立的 HTML 文件中,无需任何外部图片或服务器资源,仅依靠纯粹的 JavaScript 和 HTML5 Canvas 即可运行。
游戏体验地址:https://rodpadev.github.io/space-x-slingshotter-game/
更强大的是,Grok 4 能在开发过程中自主整合所需的 3D 模型和纹理等外部资源,并会自动附上所有资源的出处链接,省去了手动编码和寻找素材的繁琐工作,极大地提升了开发效率。

从想法到原型,再到完整代码,整个流程无缝衔接。开发者可以像与一个 24/7 全天候工作的 AI 助手协作一样,将原型放入开发环境中进一步完善。
一个提示词,一个游戏,或许它正在开启「文本能生成游戏」的新时代。
©
(文:机器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