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马拉松跑第二,松延动力订单破千,交付能力是考验

松延动力董事长姜哲源表示希望公司能有健康的现金流而非持续烧钱研发。该公司估值接近10亿人民币,当前人员规模约70人,已接订单突破1000台,主要客户来自教育科研和展览文旅领域,计划推出大尺寸人形机器人以实现量产交付。

康复医疗训练,人形机器人何时有用武之地?

傅利叶宣布康养为具身智能布局场景,认为康复机器人具备交互优势。公司已进入全球3000多家医院。但医疗监管和技术研发仍面临挑战,机构投资人表示康养场景有资源和渠道,顾捷强调有效性与安全性是关键因素。医疗机构则持观望态度,担忧设备合规性及临床效果。

重组敏感时刻,长安汽车为何祭出“百万悬赏令”?

东风长安重组进展引发质疑,长安汽车辟谣并称重组不会改变企业实际控制权。此次重组涉及资源重新分配、品牌定位调整等挑战。长安汽车一季度盈利能力提升但营收下滑及现金流承压。业界认为双方需要解决管理文化差异、品牌重叠等问题才能实现‘1+1>2’的目标。

车企“智驾”集体更名“辅助驾驶”背后:合规与责任如何归位

多家车企调整智能驾驶宣传口径,小米汽车将‘智驾’修改为辅助驾驶。工信部要求车企明确功能边界并禁止夸大宣传,强调驾驶员必须全程参与控制。此次更名背后反映行业责任与安全的博弈,旨在重建公众对智能驾驶技术的信任。

联想杨元庆:企业不怕高关税,更担心不确定性

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提出“创业5.0”战略,并强调超级智能体将是未来发展的关键。他指出超级智能体具备感知、认知与决策三大功能,且已不再是工具,而是个人和企业的‘认知操作系统’。此外还提到针对AI换脸等恶意攻击推出防诈技术。

帕西尼获数亿元融资:比亚迪在具身智能领域最大单笔投资

人形机器人企业帕西尼近日获得比亚迪数亿元战略投资,成为其在具身智能领域最大单笔投资。帕西尼专注于高精度多维触觉传感器的研发与产业化,本轮融资将用于产品研发及量产推进。

王兴兴获聘背后: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高校何为?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等5所高校率先启动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邀请企业专家组建专业设置委员会,参与学科优化调整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此举旨在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