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T-4.5功臣遭驱逐!奥特曼盛赞工作出色,美国深陷AI人才危机



  新智元报道  

编辑:犀牛 好困
【新智元导读】近日,GPT-4.5核心开发者之一的Kai Chen因绿卡申请被拒,面临被迫离开美国的困境。与此同时,1700多名国际学生和研究人员因签证审查受阻,Nature调查显示75%的美国科学家正考虑逃离。这种人才流失或将影响美国在全球AI领域的领先地位。

GPT-4.5的核心研发成员,竟然要被驱逐出美国?!

OpenAI著名研究科学家Noam Brown爆料称,已经在美国居住了12年的加拿大籍AI研究员,现就职于OpenAI的Kai Chen,近日被美国拒发绿卡。

她是GPT-4.5的核心开发者之一,奥特曼还曾在3月份的帖子中提到她的工作非常出色。

德扑之父Noam Brown表示,Kai Chen是自己共事过的最优秀的AI研究员之一,如今却被迫离开美国,实在让人担忧。

「如果我们继续拒绝这样的优秀人才,美国在AI领域的领先地位将岌岌可危。」

OpenAI的另一名员工Dylan Hunn也在帖子中指出,Kai Chen对OpenAI的旗舰大语言模型之一——GPT-4.5的研发至关重要。

「她在GPT-4.5的开发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我们的移民系统发疯了一样要赶她走。美国需要她!」Hunn在帖子中说到。

绿卡被拒可能有多种原因,但不会让Chen失去工作。

Brown在后续的帖子中说,Chen计划暂时住在温哥华的Airbnb中远程办公,直到混乱结束。

不过这件事再次凸显出,许多在美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外国人都面临很多挑战,尤其是在特朗普上台后。

早在去年7月,奥特曼就发文呼吁改革移民政策,使高技能人才更容易地在美国生活工作。

事件被报道后,一名OpenAI发言人在邮件中表示,Chen的申请是在加入OpenAI之前提交的,OpenAI没有参与这件事。

这位发言人称,根据他们目前获取到的信息,Chen的申请材料可能存在文件问题,他们将与Chen合作处理相关的情况。

Kai Chen

Kai Chen拥有宾夕法尼亚大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以及沃顿商学院理学、经济学学士学位,专注于AI研究。

她曾在多个科技公司任职,是Dispatch和Port Technologies的联合创始人。

2023年加入OpenAI后,她作为技术人员参与GPT-4.5开发,被认为是GPT-4.5的核心开发者之一。


1700+学生突遭审查,H-1B也被针对


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包括已经在美国生活多年的AI研究人员在内的1,700多名国际学生,签证身份都遭遇了严格审查

其中一些人仅仅是因为超速罚单或其他交通违章等轻微违法行为就被列为整顿的对象。

本周五,政府突然撤回了取消学生签证的决定,并表示正在制定用于审查和终止国际学生签证的新体系。

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也不断升级对绿卡申请人的审查。

而像OpenAI这样的AI研发实验室高度依赖海外研究人才。

为OpenAI API客户提供支持的独立合同方Shaun Ralston表示,仅去年一年,OpenAI就提交了80多份H-1B工作签证申请。自2022年以来,OpenAI提交的签证数量已超过100个。

H-1B签证因科技行业的偏爱而广受欢迎,这类签证允许美国公司临时雇佣「特殊职业」的外国员工,岗位要求至少具备学士学位或同等学历。

不过最近,移民官员开始对H-1B及其他基于雇佣的移民申请发出「补充证据请求」(Request for Evidence, RFE),要求申请人提供家庭住址以及生物识别信息,一些专家担忧这一变动可能导致被拒签案例增加。

移民人才在推动美国AI产业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移民对美国顶尖AI创业公司的贡献有多大?乔治城大学一项研究显示,在2019年福布斯评选的50家「最有前景」美国AI创业公司中,高达66%的公司创始人都是移民。

美国国家政策基金会在2023年的分析也指出,70%与AI相关领域的全日制研究生为国际学生。

Ashish Vaswani在2000年代初来到美国攻读计算机科学学位。他是Transformer的联合发明人,这一开创性的AI模型架构为ChatGPT等聊天机器人提供了基础。

OpenAI联合创始人之一Wojciech Zaremba也曾以学生签证身份在纽约大学获得AI领域的博士学位。


Nature:75%科学家想逃离美国


当前,美国的移民政策、科研经费削减以及对某些科学领域的敌视,使得许多研究人员产生了移居海外的想法。

根据Nature的调查,约1200名美国科学家表示,他们正在考虑离开美国,首选欧洲和加拿大

在参与调查的人群中,这一比例高达75%!

尤其是对于那些早期职业研究人员——在690名研究生中,548人表示考虑离开;340名博士生中,有255人也有类似想法。

其中,有很多受访者表示,他们希望前往那些有科研合作伙伴、朋友、家人,或是自己熟悉语言的国家,或者「任何支持科学的地方」。

另一些曾为工作而移居美国的人,则计划返回自己的原籍。

一位在美国长大、现任某顶尖大学医师科学家的研究人员,目前正在加拿大找工作。

就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终止他资助的当天,他立即给加拿大某大学的系主任发了邮件——对方此前一直试图招揽他加盟。

他与同是科学家的妻子,目前正在加拿大参加多场职位面试,希望希望在年底前搬到那里。

这位研究人员表示,这是抄底美国的好时机:

从我们接触的院校以及其他有意赴海外工作的同行的反馈来看,很多国家的大学把这当作百年一遇的机会。


招聘策略已从「我们能招到几个人?」升级为「我们到底能接收多少人?」——因为需求就是如此强烈。

当然,也有部分受访者表示并不打算离开美国。

一位学者写道:「美国学术界,拥有最顶尖的研究设施。」

另一人则直言:「我哪儿也不去,这太荒谬了。」

面对这一困境,一位生物医学领域的博士后研究员,道出了当下普遍存在的矛盾心理:「虽不愿背井离乡,但可有他选?」

(文:新智元)

发表评论

×

下载每时AI手机APP

 

和大家一起交流AI最新资讯!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