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指引下,上海交通大学于3月29日成功举办“AI赋能精准诊疗创新发展学术会议”。会议由该校计算机学院、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及健康长三角研究院联合承办,汇聚政府机构、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及产业界近200位代表,围绕“可信智能·精准诊疗”展开深度研讨。会上首次发布具备消化道罕见病精准诊断能力的多模态大模型矩阵“明岐”。
该模型由上海交大计算机学院LoCCS实验室王烁教授团队研发,创新采用“大模型能力矩阵+专家路由协同”双驱动架构,有效提升诊疗效率与精准度。在湘雅三医院消化内科的临床验证中,针对克罗恩病等消化道罕见病的诊断准确率达92%以上,超越专科高级医师水平,为传统依赖专家经验的诊疗模式带来革命性突破。
创新技术破解诊疗困局
针对罕见病确诊周期长、医疗资源稀缺的痛点,“明岐”通过多模态深度学习整合医学影像、电子病历及检验数据,构建可视化决策支持系统。其首创的“透明诊断舱”机制可实现诊断过程全流程可视化,配合相似病例对比库,支持病变区域精准标注及诊断路径追溯。LoCCS实验室孙士锋教授强调:“模型的可解释性设计是获得临床认可的关键,使医生能清晰理解AI决策依据。”
普惠技术推动基层应用
面对医疗AI普遍面临的算力成本与数据安全难题,研究团队采用模型蒸馏与量化技术,将硬件需求从百万元级GPU服务器降至10万元级一体机。LoCCS实验室贺超翔表示,该技术突破使县域医院可低成本部署专家级诊断系统,通过本地化处理满足数据安全合规要求。政策专家指出,该模式为基层医疗机构在有限预算下实现精准诊疗提供了可行方案。
据临床验证,该模型已助力湘雅三医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实现诊疗水平跃升。当系统解析克罗恩病患者的肠道影像时,可视化诊断路径如同生命之光,为国内2000万罕见病患者带来新希望。这一创新标志着医学AI正式迈入精准化、智能化、普惠化的新阶段。
(文:AIGC开放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