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机器人“卷”出新高度?这家企业正用轻量化+AI,让传统焊接超进化

焊接,曾被称作工业制造的针线活——传统焊工如同经验丰富的裁缝,靠肉眼判断焊缝、凭手感控制电流,但效率低、质量波动大,且长期面临高温、烟尘的健康威胁。


焊接机器人的诞生,如同为制造业引入了一台“智能缝纫机”:它能以毫米级精度“穿针引线”,用算法替代经验,用持续稳定取代人力疲劳。


1969通用汽车首次将工业机器人用于点焊的时候,虽然惊艳其精度和速度,却也一度困扰于这庞大产品的体积与笨重感:这不是一个符合人类美学与使用习惯的产品。


2025425日,我们在法奥以“FAIRINO AIRLab让机器人看懂焊缝”为主题的产品发布会上,看到了人类机器人技术的再次进化。


这场发布会不仅展现了AI视觉与协作机器人的深度融合能力,更为汽车制造、钢结构、船舶等行业的焊接工艺降本增效开辟了新路径。



数十年来,在如FANUCABBKUKA等日本和欧洲企业主导下,焊接领域的机器人经历了数次革命性的迭代,例如激光跟踪、视觉系统在机器人上集成,提升了焊接路径精度。又例如采用PLC和计算机控制,实现了机器人复杂轨迹的规划。机器人焊接技术的精度越来越高,应用领域也快速从汽车制造扩展到航空航天、造船等领域。


2010年后,协作型焊接机器人面世,中小企业的自动化门槛进一步降低,这类机器人有着更紧凑的机械臂设计,适配狭窄空间与移动工作站,可以通过仿真软件预编程,能减少停机时间,还能结合AI算法优化参数,实现高精度焊缝识别与实时调整,完成自适应焊接。


在这种趋势下,更多优秀的企业与产品持续诞生。即便如此,法奥本次重磅推出两大轻量化焊接协作机器人本体FR3WMSFR3WML,以及五大综合性焊接解决方案依然足够让人眼前一亮。


因为他们正在将焊接这件人类几百年来充满电火花与热浪的钢铁碰撞工作,朝着柔性化一步步转变。



重新定义焊接边界


在新的制造业升级浪潮下,到底什么才是焊接机器人?法奥一直认为,机器人本质上就是用于执行焊接任务的工具。


为了让人类使用的更加方便,轻量化本体一直是数十年来工程师努力的方向。


1970日本川崎重工推出适用于弧焊的机器人重达千斤。如今,法奥机器人推出的焊接机器人本体FR3WMSFR3WML却已经让自重来到了10公斤级,两台机器人分别仅重10.5kg11kg


这种以体重轻量化著称的产品,单人即可轻松搬运,快速部署到不同作业区域,适合柔性生产与复杂环境焊接。



除了自重的持续优化,“易用”也是法奥坚持的协作机器人朝着工具进化的大方向。


相较传统的焊接机器人,法奥本次推出的两款新品,末端支持360°全向旋转,能从任意角度触及工件,在复杂曲面、多角度坡口焊接中表现出色,没有焊接死角,无需频繁调整机器人角度,显著提升焊接作业灵活性。


新品还具备工业级防护与安全协作能力。法奥两款产品的本体具备工业级防护能力,防护等级可选IP65,全身具备防尘、防油污、防喷射水浸入能力,即使在恶劣环境下也能稳定运行。操作上支持拖拽示教和图形化编程,零基础工人也能快速上手,从而得以大幅降低使用门槛。



此外,FR3WMSFR3WML自带的碰撞检测系统具有高度安全性内置的力控传感器让碰撞响应时间0.1秒极速触发,无需防护围栏即可与工人协同作业,显著提升人机协作安全等级,降低工伤风险,让机器人部署和使用更加灵活,如同舞者感知同伴动作般默契——人机协作不再是安全风险,而是效率催化剂。


可以发现,法奥机器人正以一种“反常识”的做法重塑焊接领域,两款新品已经让焊接机器人从“笨重拳击手”进化到“灵活舞者”,尤其适合追求柔性化、智能化的现代制造场景。因为其核心价值在于开始将自动化从大规模标准化延伸到小批量个性化,助力企业提升竞争力。


“以小见大”魅力尽显


小体积并非意味着只能处理小工件,“以小博大”方才能显出技术魅力。


随着AI视觉与协作技术的突破,法奥的协作机器人已经学会了自主量体裁衣”——从识别复杂焊缝到动态调整工艺,彻底重构了焊接的底层逻辑。


针对超大型工件焊接需求,法奥在3D视觉免编程焊接解决方案的基础上研发出可“自由行走”的AIRLab免编程智能焊接解决方案。该方案专为大尺寸、复杂空间焊接设计,通过定制化移动轨道,实现机器人的快速移动,通过轻便式推拉丝焊枪设备,实现超长距离稳定送丝,为设备环境的超长距离部署提供支撑条件。



传统焊接中,一名高级焊工的培养需耗费五年光阴,而法奥借助AIRLab免编程智能焊接解决方案,使得焊接机器人能让新手工人十分钟内上手——其秘密藏在“图形化编程”与“3D视觉”中。


工人无需理解代码,只需借助3D视觉勾勒路径,机器人便能自动解析动作逻辑。这种“零门槛”操作,如同将复杂的刺绣技法简化为“一键生成图案”,彻底打破技术垄断。


这种方案不仅作业范围大,轻松覆盖船舶分段、钢结构框架等大型工件,还能够显著提高焊接精度和质量,大幅提升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特殊工种依赖度,实现大范围、高精度的自动化焊接,完美适应复杂多变的工业场景。


此外,本次发布会还同步推出移动式、大工件、多品种小批量三大焊接解决方案,其中移动式焊接解决方案凭借永磁底座与免编程手柄实现单人便捷部署,大工件焊接解决方案可通过扩展轴联动高效完成超大尺寸焊接,多品种小批量柔性焊接解决方案则以模块化设计与智能传感技术破解高频换型难题,全面覆盖现场焊接、大型工件加工及柔性生产场景。


法奥机器人的突破,证明了当前机器人在焊接领域的这场变革不仅是工具升级,更是一场从人适应机器机器适应人的工业认知革命。


重构焊接工艺大脑


法奥多项革新背后,离不开技术进化的基本面。


3D视觉免编程焊接解决方案的核心引擎,正是法奥自主研发的“AIRLab”这一智能决策大脑,通过先进的3D视觉引导技术和智能算法,大幅提升焊接自动化水平和适应性,尤其适用于复杂多变的工业场景。



早期焊接机器人如同“盲人摸象”,依赖预设程序机械重复,一旦工件偏移便全军覆没。而如今,3D视觉技术的突破为机器人装上“数字之眼”。


以法奥机器人AIRLab系统为例,其激光扫描精度可达±0.1毫米,瞬间生成工件三维模型,如同给金属表面做“CT扫描”。当工件受热变形或装夹倾斜时,AI算法实时修正路径,宛如自动驾驶汽车在弯道中自动调整方向,彻底告别“焊偏”事故。



具体而言,法奥机器人能通过3D相机实时扫描工件,生成三维点云数据,结合智能算法精确识别焊缝位置及形状,动态调整焊接路径和姿态。相比传统焊接需要人工示教点位,这套方案能直接根据工件实际数据驱动焊接,自动补偿加工误差和装夹偏移,实现真正的免示教编程


同时,基于AI深度学习技术,法奥机器人还能够自动匹配最优焊接参数,比如电流、速度和焊枪角度,并智能规划避障路径,实现一键焊接操作,无论是钢结构、管板件还是汽车车身的多样化焊接任务,系统都能快速适应,特别适合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需求。这意味着未来的焊接机器人将不止于执行命令,而是进化出自主思考的无限可能


AI定义开创未来


法奥机器人此次发布,不仅是一次产品迭代,更是一场焊接工艺的范式革命。


当机器人能看懂焊缝,焊接不再依赖老师傅的经验,不再受限于工位与工况无疑意味着焊接机器人单一功能工具发展为智能柔性化系统通过轻量化硬件打底、视觉AI算法赋能、柔性部署拓界,法奥正将协作机器人从替代人力的工具,升级为重塑制造的智脑。



60年前,第一台工业机器人Unimate在通用汽车厂点燃焊接自动化的星火;今天,AI视觉与协作技术让这场火势燎原。焊接机器人正从替代人手的工具,进化为重塑制造的智脑——它不仅是钢铁的缝合者,更是制造业迈向零缺陷、零浪费、零风险的关键基因。


随着各行业焊接需求不断增加,法奥硬件轻量化+算法智能化+部署柔性化的三维创新,更是有望推动焊接机器人从替代人力走向智造未来


这场变革的本质,是将焊接从连接金属的技艺,升维为重构制造的底层逻辑。


当机器人真正学会看懂焊缝、适应环境、甚至自主优化,制造业的竞争已不再是规模与成本的较量,而是谁能让机器更懂人类


正如电灯取代油灯、汽车取代马车,更智能焊接机器人的普及,终将让火花四溅成为历史课本中的一幅插画。


而法奥机器人,无疑站在这场智造革命的门口



(文:机器人大讲堂)

发表评论

×

下载每时AI手机APP

 

和大家一起交流AI最新资讯!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