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破局:中国无人驾驶全球突围|

12年技术积累,萝卜快跑拿到全球出行主动权。


作者|田思奇

编辑|栗子


在全球新能源与智能交通加速变革的浪潮中,中国无人驾驶企业正以 “跨越鸿沟” 的战略姿态,改写行业竞争逻辑。


根据美国企业家 Jeffrey Moore 提出的技术采纳生命周期理论,高科技创新从早期采纳者(Early Adopters)向早期大众(Early Majority)阶段跨越时,需突破 “用户规模断层” 的关键鸿沟,而成功跨越者凤毛麟角。


但百度旗下的萝卜快跑做到了。


在 2025 年 5 月 20 日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WNEVC)阿联酋专场上,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欧洲及中东地区总经理张亮表示,凭借12年持续研发投入,萝卜快跑已成功跨越鸿沟进入“早期大众”阶段,并决心在全球实现“规模化落地”。


张亮指出,支撑这一突破的核心在于三大支点:持续稳定的高质量产品、成熟先进的技术、开放发展的法规政策。这种 “倍速出海” 策略的底气,既源于对技术成熟度的绝对信心,也映射出全球无人驾驶产业从 “技术验证” 转向 “规模化落地” 的节奏变化。


当下,萝卜快跑所代表的中国无人驾驶方案,正以 “跨越鸿沟” 的确定性,在全球出行革命中争夺主动权。




1.中国无人驾驶,打开国际版图


全球无人驾驶产业,正在向 “量产 + 上路” 的拐点冲刺。


2025年以来,各大无人驾驶巨头正在同步提速。Waymo今年4月在东京启动本地测试,首次进入亚洲高密度城市环境;特斯拉也计划于6月在美国奥斯汀部署首批Robotaxi车队,向无人驾驶商业化迈出关键一步。


政策动作同样频繁。迪拜市政在“2030愿景”中明确提出,25%的城市出行将由无人驾驶承担;欧盟宣布将成立“欧洲互联与无人驾驶汽车联盟”,共同推动下一代汽车技术的发展;中国“十四五”规划提出推进智能网联立法与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


一系列新规不仅释放了强烈的市场信号,也为企业跨境落地提供了制度支撑。


在这场全球竞赛中,萝卜快跑的步调更快,布局更广,背书也够“硬”。当其他企业还在小范围测试时,萝卜快跑已经将规模化部署作为首要目标,快速切入市场,海外布局正多点开花。


首先,萝卜快跑在中东地区快速推进。4月18日,迪拜道路和交通局(RTA)与萝卜快跑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计划在迪拜开启大规模无人驾驶业务布局,预计将在迪拜部署超过1000台全无人驾驶汽车。



此前不久,阿联酋AI部长奥马尔·苏丹·奥拉马才刚对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表示,“期待在明年的世界政府峰会上,所有车队都是由萝卜快跑支持的无人驾驶”。


在中国香港,这一全球监管门槛最高的地区之一,萝卜快跑的推进节奏同样引人注目。面对复杂的城市道路结构与严格的法规体系,萝卜快跑仅用5个月就完成测试验证、试点扩展及载客许可申请,并成为首家获得运营许可的无人驾驶企业。值得一提的是,在香港的快速落地,也标志着萝卜快跑进军右舵左行交通市场。


另有报道称,百度正计划把萝卜快跑业务拓展到瑞士和土耳其。该文章透露,萝卜快跑计划未来数月内在瑞士设立实体公司,加速本地化进程。


这意味着,萝卜快跑将面临技术适配、政策准入与本地合作的多重挑战。瑞士以交通规范、安全法规严苛而闻名,是全球公认的无人驾驶技术试炼场。而土耳其地处欧亚交通枢纽,具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复杂的城市路网,对技术的适应性提出极高的要求。


「甲子光年」注意到,萝卜快跑的海外落地并非“单边推进”,而是高度重视本地政府、产业机构与政策体系的协同推动,形成“背书+合作”的出海模型。


5月10日,中国香港运输及物流局局长陈美宝以香港第一位乘客的身份,在公开道路上亲身体验试乘萝卜快跑无人驾驶汽车并发文表示:“无论是让车、切线,还是驶过环岛,萝卜快均表现出色,与一般车辆无异。”


从迪拜、阿布扎比到中国香港、瑞士,萝卜快跑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落地项目,展现出本地化适应能力。


这不仅依赖技术的快速适配,更源于其在不同监管和城市语境中灵活调整策略的能力。它所走的,并非“照搬复制”的中国模板,而是根据全球不同城市的交通结构与政策环境,探索出一条具有系统整合力与前瞻视角的国际化路径。




2.本土经验,海外最稀缺“资产”


支撑萝卜快跑快速扩张的系统能力,是其真正的护城河。


早在2013年,百度就开始布局全栈技术能力:感知、规划、高精地图、定位、云控、车路协同……所有关键模块均实现长期自研并持续演进,萝卜快跑继承了业内最完整的技术链条。


这种自下而上的技术积累,为平台的快速部署和复杂场景适应提供了坚实基础。


进入大模型时代,萝卜快跑的技术能力再次跃升。2024年5月,百度发布全球首个支持L4级无人驾驶的大模型Apollo ADFM,使萝卜快跑能够以更低成本、更快速度在中国复杂的城市道路提供服务。


这些技术不是堆叠出来的,而是以量产和工程落地为目标,反复迭代而成。萝卜快跑第六代车型,是目前业内集成度最高的无人驾驶平台之一,具备10重安全冗余方案、6重MRC安全策略可确保车辆稳定可靠,大大降低交通事故死亡率。



过去两年的数据显示,在中国的复杂路况下,萝卜快跑实际车辆出险率仅为人类司机的1/14。


技术能力之外,萝卜快跑能出海,更重要在于其已构建出高度成熟的产业化体系。调度算法、订单匹配、客服响应、风险处置、数据闭环……这是一整套系统逻辑,只有极少数企业能够完整打通。


目前,萝卜快跑已在北京、武汉、重庆、深圳等地实现常态化服务。截至今年5月,萝卜快跑已在全球累计提供超过1100万次出行服务,安全行驶里程超过1.7亿公里。


这些本土经验,才是出海最现实、最稀缺的“资产”。


萝卜快跑的出海路径,也显著区别于行业通用打法,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卖技术、卖设备”,而是选择了一条更具系统韧性的“共建型出海路径”,尤其重视与当地政府和企业的合作。


据张亮在现场披露,萝卜快跑携手阿联酋本地合作伙伴,共同建设完整的生态系统,可能会与新能源公司合作,未来实现电池交换等创新服务。


这种模式与传统的 “先卖产品、再找市场” 有本质区别,它更注重长期的系统建设和生态培育,也体现了萝卜快跑技术底座、落地能力与生态思维的综合实力,也为其在全球智慧交通升级潮中争取更多主导权奠定了基础。




3.先难后易,将跑通更多海外市场


萝卜快跑的出海,不只是无人驾驶的一小步,更可能成为百度转型的关键一步。


以无人驾驶为锚,市场正在重新定义“AI时代的百度”。


自2025年一季度起,百度美股股价持续走高,多家投行重新上调其评级。在一片AI投资“脱虚向实”的转向中,萝卜快跑被市场视为AI落地中最具现实预期的资产板块。


ARK基金创始人、被称为“女版巴菲特”的“木头姐”Cathie Wood近期唯一加仓的中国公司,正是百度。她更在近期的节目中表示,10年前预期能够实现无人驾驶的公司,目前只有三家成功落地,分别是美国的Waymo、特斯拉和百度的萝卜快跑。


Cathie Wood介绍年度报告《Big Ideas 2025》 来源:ARK基金


「甲子光年」认为,投资者的热情并非偶然。在“烧钱”、“见效慢”、“商用难”长期围绕无人驾驶的背景下,萝卜快跑将依靠安全信任和政府合作快速完成海外市场的规模化布局。


这种打法下,萝卜快跑的前期主要投入在基础设施搭建、规则磨合与制度试点。一旦进入政策和技术的双通阶段,其边际成本控制将呈现指数级优化。一座城市跑通后,第二座、第三座的部署周期和成本将大幅下探,海外市场快速释放。


更不用提萝卜快跑在中国香港、迪拜这样的超级都市拿下了通行证。这两地对无人驾驶监管之严、交通结构之复杂、法律审查之细,远超普通城市。


能跑通这类城市,不只是技术合格,更意味着被信任——这是比“能跑”更关键的指标。


一旦信任机制形成,就具备高度的可迁移性与扩张能力。东南亚城市、中东城市、东欧市场、甚至拉美新兴都市,都可能成为下一波政策与技术“同步推动”的增长节点。


越来越高的市场期待,不在于萝卜快跑故事讲得动人,而是因为它跑得扎实。




4.规模化先行,全球AI话语权“东移”


全球无人驾驶产业正在迎来规模化落地的关键窗口,而萝卜快跑,率先完成了从试验项目到系统部署的转型。中国企业在全球智能出行产业链中,实现了话语权的飞速提升。


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全栈能力、并且已经在真实城市中实现大规模落地的无人驾驶企业,凤毛麟角。Waymo的业务仍局限于美国本土;Cruise在安全事故后全面叫停运营;特斯拉的Robotaxi仍停留在预告阶段,距离真正上路仍有距离。


萝卜快跑的稀缺性并不体现在炫技,而是体现在确定性。在AI全面洗牌、泡沫逐渐破裂的当口,萝卜快跑的置信度不是舆论给予的,而是市场、政策、乘客共同反馈出来的。


同时,中国AI的出海,也正在呈现出一种“双引擎”驱动格局:


一边是以DeepSeek为代表的认知智能出海,聚焦底层模型与生成式能力,输出标准化工具,赋能内容、教育、办公等场景;


另一边则是萝卜快跑这种“物理智能”的场景深耕,把AI真正注入城市,重塑出行模式和行为习惯。


这两类AI路径的同步推进,标志着中国AI不仅存在于参数跑分的竞赛上,而是逐步形成技术与场景协同并进的“双轨出口”新范式。它走出实验室,走上了全球城市的街道、也走入了城市的出行体系。


值得强调的是,在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愈发白热化的背景下,萝卜快跑以一家中国科技企业的身份,进入阿联酋、瑞士、中国香港等制度高度完善、监管体系严谨、基础设施成熟的城市级市场,其意义也远超技术范畴,而是一个国家产业软实力的体现。


中国企业在国际合作中,将摆脱“跟随者”角色,成为真正的规则参与者与生态共建者。


技术被信任,才能在监管中自动打开入口。萝卜快跑正在积累的,正是这种“可信技术能力”。


无人车的未来,不会再是某种先锋的实验,而会成为一个城市日常运行的基础系统之一。它将与城市管理、能源调度、数据安全、产业分工深度耦合,成为推动城市治理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支柱。


在AI时代,谁拥有从算法到场景、从产品到规则、从技术信任到制度协同的“系统级输出能力”,谁就将占据全球智能城市的战略制高点。


萝卜快跑,正以稳健有力的方式,走在这条新路径的最前列。


(封面图和未说明图片来源:迪拜政府媒体办公室)





(文:甲子光年)

发表评论

×

下载每时AI手机APP

 

和大家一起交流AI最新资讯!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