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频模型不赚钱,是投资人的集体误判。”
|
文|周鑫雨
编辑|苏建勋
2025年以来,广为流传的AI致富故事,大致存在于两个赛道:以Manus为代表的Agent,以Plaud为代表的AI硬件。
但在Agent和硬件这些性感的AI应用故事之外,一个已经冷却的旧赛道——视频生成模型,正带着国内一群AI公司起飞:
根据非凡数据的监测,2025年6月,快手的可灵AI,App&Web的ARR(年度经常性收入)已经达到了1亿美金。初创公司中,MiniMax的海螺AI、生数科技的Vidu,仅Web端的ARR也已经达到1000万美元左右。
多名知情人士对《智能涌现》透露,这几个产品的实际订阅收入还要更高。
甚至于,大语言模型还没打正的现金流,已经在视频生成赛道,率先实现了1。
爱诗科技官方数据显示,旗下视频生成模型PixVerse的月流水,已经达到84万美金,订阅收入已经能覆盖公司绝大部分成本费用,现金流接近为正。
在2025年智源大会上,字节跳动Seed图像和视频生成负责人黄伟林,给出了乐观的判断:头部视频生成产品的年化收入(ARR)预计今年达到1亿美元,明年可能增长到5到10亿美元。
但就在一年前,Sora类的视频生成模型,在国内还面临着“万人嫌”的局面。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视频大模型太贵,收益不确定,一般公司玩不起。
腾讯科技曾报道,曾任字节跳动视觉技术负责人的王长虎,在创立爱诗科技之初,遭到过金沙江创投的朱啸虎的劝退:“你还是回去上班吧,大模型在中国没有机会。”2024年9月,MiniMax在快手和字节的前后夹击中,发布视频生成模型海螺AI时,也一度被市场唱衰。
就连大厂玩家的代表,百度,也在2024年Q3总监会上给视频模型下了“不赚钱”的判断:“Sora这种视频生成的投入周期太长,10年、20年都可能拿不到业务收益。”
一名曾经放弃投资王长虎的投资人,给出一个代表彼时共识的判断:视频模型ROI短时间无法打正,以及初创公司会像语言模型赛道一样,被2-3家大厂淘汰。
的确,2024年,国内不少视频初创企业都走到了悬崖边上:融资不利,找不到PMF。比如,曾获得红点中国、蓝驰创投投资的AI视频初创公司鹿影科技,就在2024年12月被收购。
然而,不到一年,爱诗科技近2000万美元的ARR,就让上述投资人就改变了看法。他告诉《智能涌现》,自己“肠子都悔青了”:“视频模型不赚钱,是投资人的集体误判。”
真金白银“打脸”舆论,这些中国AI视频企业的造富经验,总结起来,无外乎三个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赛道、市场,以及营销。
先看赛道。
事实证明,即便视频生成技术比语言更为初期,消费者的包容性也更强。原因在于,视频生成领域,是一个由审美拉动需求的赛道。
“每家企业数据策略的不同,甚至不太成熟的技术以及训练数据的偏差,都会导致视频生成风格的不同。”一名投资人告诉我们,“视频创作又是一个审美多元的市场,每个视频模型都有自己的消费者。”
比如,不少用户发现,快手的可灵AI,非常擅长生成美食和吃播相关的镜头。这也被认为,与快手短视频中丰富的吃播视频资源有关。
至于市场——出海,已经是AI行业老生常谈的共识,尤其是用户付费能力更强、对新产品接受度更高的欧美市场。
比如MiniMax的海螺AI,因在国内上线订阅收费制度,受到了创作者的抵制,此前却在海外获得了国内六倍的用户量,以及千万美金的ARR。
不过,在海外市场本身的优势之外,国内视频模型在海外占据的“性价比”生态位也值得关注。
不少从业者认为,相对有限的资金和算力,倒逼国内AI视频初创公司花了不少工夫在成本优化上,这反倒让他们的出海具备了价格优势。
比如,在生成相同时长和分辨率的视频时,海螺AI和Vidu等来自初创公司的模型成本,仅Sora的1/10-1/6。

最后,再看营销。
可以发现,TikTok、Youtube等视频社交媒体,在AI视频公司的增长策略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爱诗科技一名员工曾对《智能涌现》表示,旗下视频模型PixVerse增长加快的重要节点,是2024年年底,毒液特效在TikTok、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的总曝光量,超过了亿次。一名投资人也提到,Pika的“捏捏”特效、海螺AI的“半猫”,都是带动增长的关键。
△Pika捏捏特效。图源:Pika官方小红书
“对于现在的模型公司而言,刷技术榜单对增长的助益已经不够了。”上述投资人总结,“大家要积极找到,甚至创造可以规模化的需求。”
对于视频创作场景而言,创作者的需求,除了提升生产力,还有获得流量等激励,“AI视频公司创造的爆款玩法,其实满足了创作者获得激励的需求。”
一个利好创业者的消息是:根据a16z发布的排行榜,2025年1月,海螺AI(12名)的用户访问量,排名超过了OpenAI的Sora(23名),以及快手的可灵AI(20名)。
这意味着,视频生成赛道不像寡头垄断的语言模型,格局还未定,创业公司依然充满了机会。
王长虎曾告诉《智能涌现》,尽管发展迅速,大模当前视频生成赛道还处在GPT-2到GPT-3的阶段,这一阶段尚有许多技术难点需要突破,这会是初创公司的机会。
然而,在复制造血方法论的同时,也要意识到,视频生成赛道的入场红利期,已经在逐渐消退。以及,现有的视频模型公司,留在牌桌上的压力将会递增。
2024年3月,王长虎在媒体访谈中就判断,此后再入局的创业公司很难有机会,理由是:“如果在第一阶段发展中没有拿到足够的资金,没有用户、团队、和技术的积累,接下来的竞赛不一定有足够资源留在牌桌上。”
一名AI投资人也侧面佐证了这一点。她对《智能涌现》表示,即便视频生成领域的格局还没定,但投资很难再匀给新入局的玩家,“除非有公司成为DeepSeek一样的黑马”。
同时她也指出:视频公司能拿到的融资数额,比语言模型少了一个数量级。“随着时间的推移,创企的资源劣势就会凸显。”她总结,“可灵AI和即梦AI在技术上的持续迭代,是有优势的。”
这一残酷的现实,也迫使当前在牌桌上的AI视频创企玩家,加快自我造血的步伐。
封面来源|AI生成







(文:智能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