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又画了个大饼:Grok3是地球上最聪明的AI!但DeepSeek怕了吗?
是的,你没看错!马斯克在社交平台X上宣布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消息:Grok 3——地球上最聪明的人工智能模型,于北京时间2月18日中午12点发布!
不禁让人想问,老马这是又给自己画了个大饼吗?他说,Grok 3的推理能力将“超越所有其他AI模型”,包括当前的AI“大咖”——ChatGPT和DeepSeek。
马斯克一向是画饼的高手,Grok 3这块饼画得又大又圆,真是吊足了大家的胃口!不过,大家也都知道,马斯克这个人,成功的背后总少不了“资本烧钱”,这次的Grok 3也不例外。毕竟他可是想通过这款大模型继续登顶全球AI之巅,顺便引领人工智能的风口。
AI大战一触即发,DeepSeek能hold住吗?
美国和中国的AI大模型竞争,早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如果Grok 3的多模态能力果真如马斯克所说的那般超乎预期,DeepSeek恐怕真的要面临不小的压力了——谁能掌握实时数据,谁就能更快推进AI进步,竞争瞬间变得更加残酷。
不过,Grok 3真能超越DeepSeek吗?老马到底有何底气,让他信心满满宣布这个“AI最强模型”?
Grok 3的超级优势
-
推理能力突破:Grok 3引入了“思维链”技术(Chain of Thought),模仿人类的认知过程,逐步解决复杂任务。这一技术突破,号称让推理更精准、更高效,完美迎接复杂问题。
-
训练规模与算力:10万块英伟达H100芯片集结,计算能力是前代Grok 2的10倍!这意味着Grok 3能处理更多任务、更复杂的模型,速度和精度都能大幅提升。
-
实时数据优势:通过X平台的实时信息获取,Grok 3解决了其他模型因数据延迟或信息过滤所带来的局限。简直是“即插即用”的超级工具。
DeepSeek怎么办?
Grok 3发布在即,DeepSeek的内部焦虑是不是也开始蔓延了呢?其实,虽然DeepSeek R1曾被视为中国AI领域的一个标杆产品,但Grok 3的发布,对它来说无疑是一记重磅打击。
就在马斯克高调发布Grok 3的同时,Sam Altman还在为是否开源GPT模型犹豫不决,梁文锋作为DeepSeek的共同作者,携手研究团队则悄然丢出了一项重磅研究成果——原生稀疏注意力(Native Sparse Attention, NSA)!
这项突破性的技术预计将大幅提升下一代大语言模型(LLM)在处理长文本时的表现,并且在保证效率的同时,解决长文本处理中的瓶颈问题。毫无疑问,这是LLM领域的一项里程碑式的进展!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Grok 3发布后,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
市场资源转移:投资者和开发者可能会迅速转向xAI,DeepSeek的融资与合作机会可能会受到挤压。
-
技术追赶难题:DeepSeek想要赶上Grok 3的速度,恐怕短期内还得在算力、模型规模上做大幅提升。毕竟,xAI的10万块H100芯片集群,DeepSeek怎么追得上?
-
用户信心波动:马斯克大大咧咧地说Grok 3“强到让人害怕”,而DeepSeek在技术路线图上相对保守,可能会让部分用户对其长期竞争力产生疑问。
说到底,DeepSeek被超越并不是什么稀奇事。谁让它在最初给我们带来的低成本惊艳了大家呢?
如今,大家已经适应了这一点,英伟达股价也一路上涨,连带着AI产业的竞争格局发生了变化。
所以,别再自嗨了,别再当“国产之光”。虽然DeepSeek一度在国内引起过轰动,但AI竞争的游戏远没有结束,想要保持领先,仍然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提升技术和创新力。
毕竟,竞争才刚刚开始,谁能成为最后的赢家,真还很难说!🎮
抓住AI浪潮,作为普通人,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轻松拥抱智能化时代:
-
制定专属工作流:使用Coze平台,选择DeepSeek的R1模型,创建并发布自定义工作流,将其部署到各个平台账号,实现高效的自动化管理和内容发布。
-
本地部署DS到微信号:通过Ollama工具在电脑上本地部署DeepSeek(DS),实现微信号的智能化管理。需要一定的硬件支持(如显卡),或者通过云服务器来实现,配合部分代码操作。
-
AI绘图:借助“即梦”平台为公众号文章生成精美的配图,提升内容的视觉吸引力,省时省力。
-
AI视频:使用混元视频提示词生成器,自定义智能体帮助你快速生成短视频内容,为文章或营销活动增加动态展示。
-
AI搜索:结合秘塔、天工、百度和元宝等搜索工具,精准快速地查找腾讯公众号相关信息,让你在信息洪流中游刃有余。
-
声音克隆:通过“海螺”实现声音克隆功能,打造属于自己的语音助手或配音内容,提升互动体验。
-
AI写作:接入IMA Copilot和DeepSeek,自动搜索并整合公众号文章,帮助你高效构建知识库,实现精准写作与信息存储。
-
AI浏览器:通过夸克浏览器,把本地应用与AI功能无缝结合,增强你的日常操作体验,提升生产力。
这些工具和技术将帮助你在日常工作、内容创作和信息处理上实现极大的提升,不仅让工作变得更轻松,还能引领你走在AI发展的前沿。你准备好体验这些智能化工具了吗?
接下来,看看Deep Seek是如何教普通个体从AI中受益的?
面对AI技术的迅猛发展,普通人抓住AI浪潮的关键在于主动学习、实践应用和资源整合。以下是结合多篇专业建议总结的路径:
在AI浪潮中,作为普通人,最重要的是避免盲目跟风。要优先选择与自己职业紧密相关的AI应用方向,才能真正提升效率并获得长期回报。
比如设计师可以主攻AIGC工具,程序员可以专注于算法优化。保持长期主义的心态,持续学习与跟进新技术,至少每月投入一些时间了解最新动态,是应对快速发展的AI世界的必备策略。
同时,创业或投资AI技术时,要具备风险意识,评估技术的可行性,避免盲目依赖未经验证的方案。
通过这些步骤,你可以从一个“AI使用者”逐步成长为“AI创造者”,在未来的技术浪潮中占得先机。
(文:AI技术研习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