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damoxingjidongzu@pingwest.com

不少企业正在用ChatGPT等 AI 工具来帮助自己筛选简历,这种方式高效、方便,可以过滤掉大量不符合需求的求职者。但最近一篇报道却表示,这种方式已经不像以前那么管用了,因为不少求职者也开始利用AI工具美化简历,甚至是帮助自己应对面试。我们对文章内容进行了编译,原文链接:
https://www.ft.com/content/43cd01f9-ab95-4691-bc74-2403c87f5c17
不少企业从很早就开始使用 AI 工具筛选简历,但没想到这些工具现在却带来了新的问题。几乎每个人都能听到人力资源部门传来的沮丧怒吼。不少求职者开始利用AI工具肆无忌惮地优化自己的简历,让不少雇主被AI批量生成的缺乏个性化的求职申请淹没了。有些求职者甚至还利用AI在线上面试中蒙混过关。《金融时报》曾报道称,许多大型企业对 “使用人工智能持零容忍态度”。
但对于求职者们来说,这可是个“新闻”。这几年他们不得不忍受大型企业对AI工具筛选简历的依赖。求职者完全有理由说:“是你们先开始的。”
和许多警示故事一样,这个故事最初也源于善意。从前几年开始,企业便已经引入了新的自动化招聘工具,希望通过在面试前筛选候选人提高招聘效率、增强公平性,减少人为偏见的风险。以 “视频面试” 为例,求职者需要独自在网络摄像头前回答问题,而另一端没有真人面试官。通常,会有一个人工智能系统对他们的回答进行评估。但几乎没有求职者喜欢这种冷冰冰的面试方式。
2021 年曾有过一篇相关研究报道,该研究警告称,年轻人对一些新工具感到困惑和气愤,AI工具的筛选让他们觉得自己被招聘企业物化。这篇报道收到了大量反馈。一位年长的求职者写道:“我参加过一次这样的面试,那是我经历过的最艰难、最屈辱的事情。对于多年来首次求职的人来说,面试本身就已经够难了,可你们还要搞这一套。不瞒你说,当时我正在旅行,在一家酒店里完成了面试(我把 iPad 放在行李箱上,但他的效果很不理想),而这家公司是我向往了 30 年的。压力大到让我彻底搞砸了面试。” 他说,后来他坐在酒店房间里哭了。
因此这两年很多求职者也开始使用 ChatGPT 等新一代AI工具,来加速这个早已让人感觉缺乏人性的流程,也就不足为奇了。TikTok 上甚至出现了一些视频,演示如何用 ChatGPT 生成线上视频面试的答案,求职者只需照本宣科即可。
当然,这种互相比较AI工具能力的方式对于求职者和面试方来说都没有好处。AI工具本应用来提高工作效率和公平性,但现在的状况就是,双方都没得到好处。
在效率方面,雇主们抱怨自己被海量申请压得喘不过气来,而这只会导致更多人被拒。英国学生雇主协会联合首席执行官Stephen Isherwood表示:“我不太想说这会让系统崩溃,因为系统并没有崩溃,但这确实意味着你会收到越来越多的申请。” 此外,雇主也更难找到最优秀的候选人了,因为有些求职者会利用AI工具在技能测试中提高分数。
而收费的AI大模型也加剧了这种不公平,这种 AI 工具能够给求职者提供更好的面试表现,但他们的使用门槛更高。调研公司Neurosight 的创始人Jamie Betts表示,该公司去年对 1500 名求职者的调查发现,31% 的男性在使用付费人工智能工具,而女性这一比例为 18%。
值得注意的是,Neurosight 销售一种自称 “防 ChatGPT” 的工具,因此Betts提到这一点可能有自身利益考量。尽管如此,他表示,公司最近对一家全球专业服务公司的知名批判性推理测试进行了分析。“我们今年看到的情况是,黑人、女性以及有经济困难迹象的人群(如曾享受免费校餐的人)的相对表现不佳情况显著增加。”
解决方案是什么呢?目前,一些在线评估不太容易被人工智能利用。但如果看到大规模的技术技能评估重新回到线下考试中心,我也不会感到惊讶。 Isherwood和Betts都表示,雇主们也在考虑在招聘早期便重新引入人工参与。
就连线上视频面试工具的供应商 HireVue 去年也在一篇论文中写道:“减少各类舞弊行为的最佳方法之一,是采用多阶段流程,由面试官在现场面试中验证候选人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这是否会在偏见和一致性之间产生权衡?也许会。但这个警示故事给我们的教训是,技术无法神奇地消除权衡问题。毕竟这些看似简单的解决方案,通常无法长久地解决复杂的问题。
(文:硅星GenAI)